《中国人的精神》查看《中国人的精神》书评和最新更新以及相关书籍推荐请到《中国人的精神》专题网址http://www.xiaoshuotxt.com/renwen/2253/ TXT小说天堂 http://www.xiaoshuotxt.com,最有文艺气息的文学网站,提供经典的文学名著、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人文社科类书籍在线阅读,所有TXT电子书手机免费下载阅读,我们提供给您的小说不求最多,但求最经典最完整 第1节:好公民的宗教 小.说。t。xt-天/堂 难道我们这样做有什么不对吗?群氓,我们不能不愚弄他们;你瞧,他们多么懒惰无能!看上去多么野蛮!所有亚当的子民,当你愚弄他们时都是无能和野蛮的,惟有真诚,才能使他们焕发人性--歌德。 目前的大战吸引了整个世界的注意,人们不再关心其它事情。但是我认为,这场战争自身应该使那些认真思考的人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文明这个大问题上来。所有的文明都始于对自然的征服,比如通过征服和控制自然中令人恐怖的物质力量,使得它们不能有害于人类。今天,现代欧洲文明已经连续成功地征服了自然,而且必须承认,至今没有任何其他文明能够达到这一点。但是,在这个世界中,还有一种比自然中可恐怖的物质力量更为可怕的力量,那就是人心中的激情。自然的物质力量能够给人类带来的伤害,远远比不上人类的激情给人带来的伤害。因此,在这种可怕的力量即人类的激情能够得到正确地调节和控制之前,显然是不可能有什么文明的,甚至连人类的生命可能性都没有。 在社会的早期和野蛮阶段,人类必须用自然的物质力量来控制和抑制人类的激情。因此野蛮部落就受到纯粹的自然力量的抑制。但是随着文明的出现,人类发现了一种比自然力量更为有力和有效的控制人类激情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道德的力量。过去在欧洲人中抑制和控制人类激情的道德力量是基督教。但是现在这场之前说到的军备战争,似乎表明基督教作为一种道德力量已经不再有效。在没有一种有效的道德力量来控制和抑制人类激情的情况下,欧洲人只要再次利用自然力量来维持文明秩序。确实如卡莱尔(13)说的那样:"欧洲处于无政府状态,外加一个警察。"利用自然力量来维持文明秩序最终则导致军国主义。实际上,今天欧洲之所以需要军国主义是因为缺乏一种有效的道德力量。但是军国主义导致战争,而战争意味着破坏和浪费。因此,欧洲人进退两难。如果他们远离军国主义,那么无政府状态将毁坏他们的文明,但是,如果他们坚持军国主义,他们的文明也会因为战争的浪费和破坏而崩溃。但英国人说,他们决定击溃普鲁士的军国主义,而且基希勒勋爵相信,他能够凭借三百万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英国军队来扑灭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不过在我看来,一旦普鲁士的军国主义被扑灭,则会产生另一个军国主义--英国军国主义,而它也必定会被扑灭。因此,似乎看来没有逃出这一恶性循环的道路。 但真的是无路可走吗?不,我相信一定有出路。美国的爱默生在很久以前说过,"我能够轻易地看到步枪崇拜的破灭,尽管伟大人物是步枪崇拜者;而且确实如此,就像上帝证明一样,武器需要另一个武器,惟有爱和正义的法则能够产生一劳永逸的革命。"如今,如果欧洲人真的想要扑灭军国主义的话,那就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用爱默生所说的不需要另一种武器的武器,即正义和爱的法则,实际上也就是道德力量。只要有一种有效的道德力量,军国主义就不再需要,它自身也就会消失。但是现在,基督教作为一种道德力量已经不再有效,问题是,欧洲人去何处寻找这种能够使得军国主义不必要的新的道德力量? 我认为,欧洲人将在中国、在中国文明中找到这种新的道德力量。这种能够使得军国主义成为多余的道德力量就是好公民的宗教。当人们会对我说,"中国也有战争啊。"确实,在中国也有战争;但是,自从孔子以后,多少年来,我们中国人就没有发生过今天在欧洲所见到的那种战争。在中国,战争是偶然的,然而在欧洲,战争成了一种必然。我们中国也可能会发生战争,但我们不会生活在不断的战争阴影之下。实际上,在我看来,欧洲这种状态中无法忍受的一件事情不是战争,而是每一个个体常常担心他的邻居会像他一旦足够强大所做的那样对他,即来抢夺甚至杀害他,因此他要么武装自己,要么雇佣一个武装警察来保护他。因此欧洲人身上的重担与其说是战争,还不如说是持续地武装他们自身的必要性,运用自然力量来保护他们自身的绝对必要性。 www.xiaoshuotxt.com 第2节:人之初性本善 小<说<t<xt>天?堂 如今在中国,由于我们中国人有好公民的宗教,所以一个人不会觉得需要用自然力量来保护自己,他甚至很少需要召来和运用国家警察的力量来保护自己。在中国,一个人通过他的邻居的正义感而得到保护;他通过他的同类时刻服从道德义务感而得到保护。确实,在中国,一个人不觉得需要用自然力量来保护自己,因为他确信每个人都认识到公正和正义是比自然力量更高的力量,因此每个人都认为道德义务是必需得到服从的东西。现在,如果能够使得所有的人一致地认识到公正和正义是比自然力量更高的一种力量,道德义务是某种必需服从的东西,那么自然力量的运用就没有必要了,那么这个世界就不再会有什么军国主义了。当然,在每一个国家还是有一些人,犯罪分子,在这个世界有一些残暴之徒,他们不会或者无法认识到公正和正义是高于自然力量的一种力量,他们因此也不会或无法认识到道德义务是某种必需服从的东西。因此,为了防备犯罪分子和残暴之徒,在每个国家和这个世界一直还是需要一定数量的自然的或警察力量和军国主义。(z-74) 但人们会对我说,你如何使得人类认识到公正和正义是一种比自然力量更高的力量呢。我觉得,必须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使得人类相信公正和正义的有效性,使得他们相信公正和正义是一种力量,实际上就是使他们相信善的力量。但又是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好,为了做到这一点,在中国,好公民的宗教在每一个孩子一旦能够理解言词的意义的时候就教导他们,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14) 今天欧洲文明在本质上的不安全性,在我看来,在于它错误的人性观念;它是人性恶的观念,由于这一错误的观念,欧洲的整个社会结构就一直建立在强力之上。欧洲人用来维持文明秩序的两个东西,分别是宗教和法律。换句话说,欧洲人是由于害怕上帝和恐惧法律而保持着秩序的。恐惧意味着强力的使用。因此,为了保持对上帝的恐惧,欧洲人首先就得养一大批花费昂贵的闲人,也就是所谓的牧师。不说别的,单就如此高的花费而言,最终都成了人民一项不可承受的负担。实际上,在宗教改革的三十年战争中,欧洲人试图取消牧师。在取消牧师之后,谁来保证人民恐惧上帝以保持秩序呢,欧洲人试图通过对法律的恐惧来做到这一点。但是要保持对法律的恐惧,欧洲人需要养另一个花费更为昂贵的闲人阶层,那就是警察和军队。如今,欧洲人开始发现通过养护警察和军队来维持秩序,甚至比养护牧师更需要灾难性的开支。确实,就像在宗教改革的三十年中欧洲人想要取消牧师一样,如今在当前的战争中,欧洲人真正希望的是,取消军队。但是,如果欧洲人想要取消军队的话,摆在他们面前的选择要么是召回牧师以保持对上帝的恐惧,要么就是去找到另一种别的东西,它能够像畏惧上帝和恐惧法律一样,帮助他们维持文明秩序。把这个问题说得明白些,我认为,每个人都会承认,这是摆在战后欧洲人面前文明的最大问题。 如今,他们在有了牧师的经历之后,我不认为欧洲人还会想要召回牧师。俾斯麦(bismarck)曾说:"我们永远不会回到卡诺萨(canossa)(15)"此外,即使现在召回牧师也无益,因为欧洲人现在不再畏惧上帝。因此,如果欧洲人想要消除警察和军队的话,摆在他们面前的唯一的另一个选择方案,就是寻找某个别的东西,它能够像畏惧上帝和恐惧法律一样,能够有助于他们维持文明秩序。我相信,如我已经说过的恶那样,如今这个东西欧洲人会在中国文明那里找到。这个就是我说的好公民的宗教。中国的这种好公民的宗教,无需牧师和警察或军队就能够使人们维持一个国家的秩序。确实,有了这一好公民的宗教,人口众多的中国人(人口即使不比整个欧洲大陆多)在没有牧师和警察或军队的情况下,在实际上保持着和平与秩序。在中国,由于在这个国家每一个人都知道,牧师和警察或军队,在帮助维持公共秩序上所扮演的是一个非常次要的、非常不重要的角色。在中国只有最无知的阶级才需要牧师,只有最糟糕的犯罪分子阶层才需要警察或军队使他们维持秩序。因此,我说,如果欧洲人真的想要消除宗教和军国主义,消除使得他们陷入困境和流血冲突的牧师和军队,他们就要到中国来借鉴我所说的好公民的宗教。 简言之,在这个文明受到崩溃的威胁之时,我想要唤起欧洲人和美国人注意的是,在中国这里存在着一种无价的至今无可置疑的文明财富。这一文明财富不是这个国家的贸易、铁路、矿藏资源、金银铁煤。我在这里想说,今天这个世界的文明财富是中国人,是拥有他的好公民宗教的没有被破坏的真正中国人。我说,真正的中国人是无价的文明财富,因为他是一个无需花费世界多少成本就能使自己保持秩序的人。我在这里确实想要警告欧洲人和美国人不要毁坏这一无价的文明财富,不要去改变和破坏真正的中国人,就像他们现在用他们的新知识试图所做的那样。如果欧洲人和美国人成功地毁灭了真正的中国人,中国的人性典范;成功地把真正的中国人转变成了欧洲人或美国人,比如,转变成了一个需要一个牧师或军队来使其保持秩序的人,那么他们肯定会增缴这个世界的宗教或者军国主义的负担,而后者这时已经成了文明和人性的一个危险和威胁。但是另一方面,假设能够通过某种方式改变欧洲的或美国的人性,把欧洲人或美国人改变成为真正的中国人,那么就不会再需要一个牧师或军队来使其保持秩序;想想看,这给世界解除的是什么样的一个负担。 wW w.xia oshuotxT.Com 第3节:相信人性本善 小.说.t|xt.天+ 但是现在,我们先用几句清晰的话来总结一下这次战争所引发的文明大问题。我认为,欧洲人首先想通过牧师的帮助来维持文明秩序。但不久就发现,牧师开销太大而且有很多麻烦。于是欧洲人在三十年战争之后,驱逐了牧师而召来警察和军队来维持文明秩序。但是现在他们发现,警察和军队的花费以及带来的麻烦甚至比牧师还多。现在欧洲人该如何做呢?驱逐军队召回牧师吗?不,我不相信欧洲人会愿意召回牧师。而且,牧师现在也是无益的。那么欧洲人到底该怎么办呢?我看到剑桥的路易斯.狄金森(16)教授(professorlowesdickinson)在《太西洋月刊》(theatlanticmonthly)上的一篇文章,题目为"战争与出路",文章说:"召回民众"。我担心一旦召来民众来取代牧师和军队,他们会比牧师和军队带来更大的麻烦。牧师和军队在欧洲引起了战争,但民众会带来革命和无政府状态,如此欧洲的状况会比以前更糟。现在我给欧洲人的建议是:不要召回牧师,为了善的目的也不要召来民众,而只要召来中国人;召来具有好公民的宗教的真正中国人,多少年来他们能够在没有牧师、没有军队的情况下知道如何和平地生活。(z-76) 事实上,我真的相信,欧洲人在战后会在中国这里找到解决文明大问题的办法。我在这里再次重申,无价的、至今仍无可置疑的文明财富是真正的中国人。真正的中国人是一笔文明财富,因为他拥有欧洲人在这次大战之后需要的一种新文明的秘密,这种新文明的秘密就是我所谓的好公民的宗教。这一好公民的宗教首要原则就是相信人性本善;相信善的力量;相信美国人爱默生所说的爱和正义的法则的力量和效用。但什么是爱的法则呢?好公民的宗教教导说,爱的法则就是爱你的父母。那么什么是正义的法则呢?好公民的宗教教导说,正义的法则就是真实、守信和******;每一个国家的妇女必须对他的丈夫无私地绝对忠心,每一个国家的男子必须对他的君主、国王或帝王无私地、绝对地******。最后,实际上我在这里想说的是,好公民的宗教的最高义务就是******的义务,不仅是行为上******,而且要在精神上******,或者丁尼生(tennyson)(17)表达的那样: 敬畏国王 就像他是他们的良心 他们国王就是他们的良心 打破异教而追随基督救世主 中国人的精神(18) 一篇在北京东方协会之前宣读的论文 承你们准许,让我首先来说明今天下午我打算论述的东西。我的论文的主题是"中国人的精神",这里并不仅仅意味着只论及中国人的性格或特性。中国人的特性之前就已经有很多描述,但是我想你们会同意我的看法,这些描述或者关于中国人的特性的列举,至今还没有为我们给出一幅中国人的内在本质的图画。此外,当我们说到中国人的性格或特性时,它不可能是抽象概括的。如你们知道的那样,中国北方人的性格非常不同于中国南方人的性格,就像个国人的性格不同于意大利人的性格一样。 但我用的中国人的精神,,指的是中国人生活所慰藉的精神,一种在心灵、性情和情绪上具有本质独特性的东西,它使得中国人区别于所有其他人,尤其是区别于现代欧洲人和美国人。也许我通过我们论述的主题最好地表达我的意旨的是中国的人性类型,或者用更为清晰简短的话来说,就是真正的中国人。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呢?我敢肯定,你们会一致同意,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主题,现在尤其如此,当我们从今天中国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切来看,中国的人性类型,真正的中国人,正在消失,取代其位置的,我们看到的是一种新的人性类型,进步的或现代的中国人。事实上,我建议真正的中国人、古老的中国人性类型从这个世界完全消失之前,我们应该最后来考察他一番,看看我们是否能够从他身上找到某种有机地与众不同的东西,正是它使得中国人如此地不同于所有其他人,使得中国的人性类型如此地不同于我们在今天中国看到的正在兴起的新的人性类型。 我认为,现在,在古老的中国人性类型中打动你们的第一件事情是,那里没有任何野蛮的、残忍的或残暴的东西。用一个适用于动物的术语来说,我们可以说真正的中国人是驯化了的生命。以中国最底层的一个人为例,我想你们会同意我的说法,他比欧洲社会同一个阶层的人少一些动物性,更少些野蛮动物的特性,即少有德国人所谓的动物野性。(rohheit)事实上,在我看来,总结了中国人性类型给你的印象那一个词,用你们英语来说就是"gentle"(文雅)。我所说的文雅不是天性柔弱或者软弱顺从。"中国人的顺从,"已故的麦高文(d.j.macgowan)博士说,"不是绝望的、阉割了的人的那种顺从"。我所说的"文雅"是说没有生硬、粗糙、粗野或者暴虐,实际上也就是没有任何让你震惊的东西。可以说,在真正的中国人性类型中有这样一种气质:从容、镇定、历经磨练后的成熟,如同一块千锤百炼的金属。甚至,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他身体上或者道德上的缺憾,即便无法补救,也会被他身上的文雅品质所淡化。真正的中国人也许粗糙,但粗糙中没有粗劣。真正的中国人也许丑陋,但丑陋中没有丑恶。真正的中国人也许粗俗,但粗俗中并无好斗和嚣张。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愚蠢,但愚蠢中并无荒谬。真正的中国人也许狡猾,但狡猾中并无阴险。事实上我想说,即便在真正的中国人的身体、心灵和性格的毛病和缺点里面,也不会有什么让你厌恶的地方。即便是在老派的、甚至最低等的真正的中国人那里,你也很难找到一个让你非常厌恶的中国人。(z-83) wWw。xiaoshuo txt.coM 第4节:善解人意 小,说-t-xt--天.堂 我说,中国的人性类型给你的整个印象是他的文雅,那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文雅。当你分析真正的中国人身上的这种难以言表的文雅品质时,你会发现这是善解人意和通情达理两种东西结合的产物。我曾把中国的人性类型与驯化动物作比较。那么是什么使得驯化动物如此不同于野生动物呢?在驯化动物的身上我们可以找到一种人类特有的东西。这种有别于动物的人类特性是什么呢?是通情达理。驯化动物的通情达理不是思想才智。它也不是通过推理得到的理智。它也不是天生的才智,比如狐狸的聪明,狐狸的狡猾知道去那里可以找到小鸡吃。狐狸天生的聪明是所有的、甚至野生动物都拥有的那种聪明。但驯化动物身上的这种可称为人类才智的东西,非常不同于狐狸的狡猾或动物的聪明。驯化动物的通情达理不是来自推理,也不是天生的,而是来自同情,来自一种爱和依恋的感觉。纯种的阿拉伯马能理解它的英国主人,不是因为他学过英语语法或者它天生懂英语,而是因为它爱和依恋它的主人。这就是我所谓的人类智慧,这显然区别于狐狸纯粹的狡猾或者动物的聪明。是否拥有这种人类品质是驯化动物和野生动物的区别。同样,我要说,正是善解人意和通情达理,赋予中国的人性类型、真正的中国人难以言表的文雅。 我曾在某个地方读到一位在两个国家都住过的外国朋友的评论说,作为外国人,在日本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讨厌日本人,而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喜欢中国人。我不知道对日本人的这种评价是否真实。但我认为但凡在中国生活过的人都会像我一样赞同对中国人的评价。众所周知,外国人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长,你可以称之为中国味的倾向就越多。尽管他们不讲究卫生与精致,尽管他们的心灵和性格有许多缺点,中国人身上有种难以形容的东西,仍然获得了其他任何人所无法得到的外国人的喜爱。这种难以言表的东西,我称之为文雅,它即使没有补救,也淡化和减轻了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人的身体和道德的缺陷。如我试图向你们表明的那样,这种文雅就是我称之为善解人意或真正的人类智慧的产物,这种人类智慧既不是来自推理也不是天生的,而是来自善解人意、善解人意的力量。那么中国人善解人意的力量的秘密是什么呢? 在这里,我斗胆给出一个关于中国人的善解人意的力量的秘密的解答,如果你愿意,也可以称它为一个假设,以下是我的解释。中国人之所以具有这种力量、这种善解人意的强大力量,是因为他们完全地,或者几乎完全地过着一种心灵生活。中国人的生活完全是一种感觉生活,它不是来自身体器官的感觉意义上的感觉,也不是你所认为的来自神经系统的激情意义上的感觉,而是来自我们天性最深处--心灵或者灵魂--的情感或者人类情爱意义上的感觉。事实上我想说,真正的中国人过着一种情感或者人类情爱的生活,一种灵魂生活,这样可能让他显得更超脱,甚至超脱了在这个物质和灵魂构成的世界上一个人生活的必需条件。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中国人对不洁环境和缺乏精致诸如此类的物质上的不便的不关心了。当然这是题外话了。(z-84) 我说,中国人具有善解人意的力量,是因为他们完全过着一种心灵生活、一种情感或者人类情爱的生活。这里,让我首先给你们举两个例子来解释我所谓的过一种心灵生活的含义。我的第一个例子是这样的。你们有人可能认识我在武昌的一个老朋友和老同事梁敦彦(19)先生,他曾在北京做外务部长,梁先生告诉我,当他第一次接到汉口海关道台的任命时,使他渴望和追求清朝大员的职位和顶戴花翎,让他很乐意接受这个任命的,不是因为他在乎顶戴花翎,不是因为他会因此荣华富贵--在武昌的时候我们都很穷--而是他的提拔和晋升可以让他广东的老母亲满心高兴。这就是我所谓的中国人过着一种心灵生活--一种情感或者人类情爱的生活的含义。 我的另外一个例子如下。我的一个在海关的苏格兰朋友告诉我说,他曾有一个中国仆人,是一个地道的流氓,撒谎、压榨、经常赌博,可当我的朋友在一个荒凉的渡口伤寒发作病倒时,身边没有外国朋友的照顾,正是这个中国仆人、糟糕的流氓照顾他,比能想到的最亲近的密友和近亲的照顾还要周到。事实上,我认为圣经里描述一个女人的话也可以用来描述这个中国仆人,以及一般的中国人:"宽恕他们多一些,因为他们更多一些爱心。"在中国的外国人看到和了解中国人习性和性格中的缺点和瑕疵,但他的心被他们所打动,因为中国人有爱心,或者如我所言,过着一种心灵生活、一种情感和人类情爱的生活。 w w w.x iaoshu otx t.c o m 第5节:心灵的礼貌  小说t-xt天堂    我想,现在我们有了了解中国人善解人意--正是善解人意的力量赋予真正的中国人同情理解或真正的人类智慧,让他具有如此难以言表的文雅的秘密的线索。让我们来验证这一线索或者假设。让我们看看用中国人过着一种心灵生活这条线索是否可以解释我上文给出的两个例子那种事实,同时还能解释我们在中国人的真实生活中看到的普遍特征。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中国语言。由于中国人过着一种心灵生活,因此我说,中国语言也是一种心灵语言。众所周知的一个事实,在中国的外国人中,孩子和未受教育的人学习汉语非常容易,比成人和受过教育的人要容易得多。原因是什么?我认为,原因就是因为孩子和未受教育的人是用心灵语言来思考和说话,而受过教育的人,特别是受过欧洲现代知识教育的人,是用头脑或者知识的语言来思考和说话。事实上,受过教育的外国人发现学习汉语很困难,原因就是他们受教育太多,受知性的和科学的教育太多。正如对天国的描述,我们也可以用来描述中国语言:"除非你变成小孩,否则你不可能了解"。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中国人生活中另外一个广为人知的事实。众所周知,中国人有惊人的记忆力。秘密是什么?秘密在于:中国人是用心灵而不是用头脑记事情。心灵有善解人意的力量,像胶水一样,它比又硬又干的头脑或者知性能更好地保留事情。例如,同样的原因,我们所有人,当我们是孩子的时候在学习中记住事情的能力要远胜于当我们成年后记住事情的能力。像中国人一样,作为孩子,我们是用心灵而不是用头脑来记事情的。 再接下来,让我们考察中国人生活中另外一个被广泛承认的事实--他们的礼貌。人们经常评论说,中国人是特别讲礼貌的人。那么真正的礼貌的本质是什么呢?就是考虑别人的感受。中国人有礼貌,是因为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生活,他们知道自己的感受,因而也容易考虑别人的感受。中国人的礼貌,虽然没有日本人的礼貌那样周全,却让人舒服,因为它是,正如法国人完美表达的那样,是心灵的礼貌(lapolitesseducoeur)。相反,日本人的礼貌虽然周全,却不那么让人舒服,我已经听到一些外国朋友说讨厌它,因为它可以说是一种排练过的礼貌--类似于戏剧作品中用心学习的礼貌。这与直接来自心灵的、自发的礼貌不同。事实上,日本的礼貌好像没有芳香的花朵,而真正礼貌的中国人的礼貌有一种芳香,来自心灵的名贵油膏的香味(instarungurentifragrantis)(20)。 最后,让我们考察中国人的另外一个特征--缺乏精确,亚瑟·史密斯(arthursmith)因向世人揭示了它而闻名。那么在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中缺乏精确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还要说,原因就是因为中国人过着一种心灵生活。心灵是精细和敏感的微妙平衡。它不像是坚硬、僵化、严格的仪器的头脑或者理智。你不可能像用头脑或者理性一样,用心灵也作如此稳定、如此严格的思考。至少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事实上,中国毛笔,这种柔软的刷子,可以作为中国心灵的符号。它非常难于书写和作画,而一旦你掌握它的用法,你可以用它以一种硬钢笔无法做到的优美和雅致来书写和作画。(s-1) 上面是和中国人的生活相关的一些简单事实,任何人,即便不了解中国人,也能通过调查这些事实观察和了解到,我认为,我所说的中国人过着一种心灵生活的假设是正确的。 正是因为中国人过着一种心灵生活,孩童的生活,因此在他们的生活方式的很多方面都非常原始。事实上,作为一个存在如此久远的大国,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至今在很多方面还很原始,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事实。这个事实让很多在中国的浅薄的外国留学生认为中国文明没有进步,中国文明是停滞的。然而,应该承认,就纯粹的知识生活而言,在某种程度上,中国人属于发育不良的人。你们知道,中国人不但在自然科学,而且在纯粹抽象科学比如数学、逻辑和形而上学方面也进步甚微甚至于无。事实上,欧洲语言中"科学"和"逻辑"这两个词,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精确的对应词。如同过着心灵生活的孩子,中国人对抽象科学没有兴趣,因为心灵和感受不参与这些领域。事实上,任何与心灵和感受无关的事情,比如统计报表,很多中国人都感到厌恶。但是,如果说统计报表和纯粹抽象的科学让中国人满心厌恶,那么欧洲正在研究的自然科学,要求你把活的动物身体切碎毁伤来验证科学理论,则让中国人产生排斥和恐惧。 我要说,就纯粹的智识生活而言,中国人在某种程度上是发育不良的。至今,中国人还过着孩童的生活,一种心灵生活。在这方面,中国人作为一个民族虽然古老,但直到今天还是孩童的民族。但重要的是,你应该记住这个过着一种心灵生活孩童的民族,虽然在他们的生活方式的很多方面非常原始,但却有原始人那里找不到的心灵和理性的力量,这种心灵和理性的力量使他们能成功地处理复杂困难的社会生活、政府和文明的问题,这里我斗胆说,古代和现代的欧洲国家没能如此显然地达到这样一种成功--这种成功在是如此突出,以至在实践上和现实中使亚洲大陆的绝大部分人口在一个庞大的帝国中维持了和平与秩序。 www。xiaoshuotxt。com 第6节:心灵生活 小xiaoshuo说txt天堂 事实上,我这里想说的是,中国人的非凡特性不是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生活。所有的原始人都是过着心灵生活。就我们所知,中世纪的基督教徒也过着心灵的生活。马修·阿诺德(21)说:"中世纪基督教诗人靠心灵和想象生活"。而我在这里想要说,中国人的非凡特性,虽然是过着心灵生活、孩童的生活,但同时还具有心灵和理性的力量,这是在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徒或者别的原始人身上找不到的。换句话说,中国人的非凡特性,就作为一个成熟的民族、作为一个拥有成人理性而生活了如此久的民族而言,在于他们依然过着一种孩童的生活、一种心灵生活。 因此,与其说中国人发育不良,还不如说中国人永不衰老。简言之,中国人作为一个种族的非凡特性,在于他们拥有永远年轻的秘密。(z-85)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开始问的那个问题: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现在我们看到,真正的中国人是这样一个人,他过着具有成年人的理性却具有孩童的心灵这样一种生活。简言之,真正的中国人具有成人的头脑和孩子的心灵。因此,中国精神是永葆青春的精神,是民族不朽的精神。那么中国人民族不朽的秘密是什么?你应该记得在论述开始时,我说过是我称之为善解人意或真正的人类智慧赋予中国的人性类型--真正的中国人--难以言表的文雅。我说,这种真正的人类智慧是两种东西--善解人意和通情达理--结合的产物。这是心灵和头脑的和谐工作。简言之,就是灵魂和理智的绝妙组合。如果说中国人的精神是一种永葆青春、民族不朽的精神,那么不朽的秘密就是这种灵魂和理智的绝妙组合。 现在,你们会问我,中国人从哪里以及如何获得这种民族不朽的秘密--灵魂和心智的绝妙组合,正是它让中国人作为一个民族和种族过着一种永葆青春的生活。答案当然是来自他们的文明。不过,你们不能指望我在这安排的时间里为你们就中国文明作一个演讲。但我想告诉你们一些和我们论述的主题有关的中国文明的事情。 首先,我要告诉你们的是,在我看来,中国文明和现代欧洲文明有一个根本的不同。这里请让我引用在世的著名艺术批评家伯纳德·贝伦森(22)先生的一个绝妙的说法:"我们欧洲的艺术有一种成为科学的致命倾向,我们很少有名作是在没有利益分割的战场留下的痕迹。"现在,我要说的是,欧洲文明,正如贝伦森先生所言的欧洲艺术,是利益分割的战场;一方面是科学和艺术的分割利益的不息战争,另一方面是信仰和哲学的战争;事实上这是头脑和心灵、灵魂和心智不断冲突的战场。在中国文明中,至少在最近的2500年,没有过这种冲突。我说,这就是中国文明和欧洲文明的一个非常根本不同的地方。 换句话说,我想说的是,在现代欧洲,人们有一种满足他们心灵而不是头脑的宗教,有一种满足他们头脑而不是心灵的哲学。现在让我们看看中国。有人说中国没有宗教。确实,在中国即使一般民众也没有认真地看待宗教。我这里指的是欧洲意义上的宗教。中国道教和佛教的庙宇,典礼和仪式与其说是教化不如说是娱乐;可以说,他们触动的是中国人的美感而不是他们的道德和宗教感;事实上他们更多地是诉诸想象力而不是他们的心灵或灵魂。但是,与其说中国人没有宗教,也许更为正确地应该说中国人不需要宗教--没有感到需要宗教。 那么,中国人、甚至中国的一般民众没有感到需要宗教,这个特殊事实如何解释呢?于是有一个英国人这样解释。他是罗伯特·k.道格拉斯(23)先生,伦敦大学的汉语教授,在他的儒教研究中说:"四十多代中国人都绝对地服从一个人的权威。作为中国人中的一员,孔子的教义与他的门徒的天性很契合。蒙古人种的心灵非常平和感性,本能地反对某种研究他们经验以外的事物的观念。正如孔子所阐述的,一种未来不可知的观念、朴素的讲求事实的道德体系,就已经足以满足中国人的所有需要。" 当这位博学的英国教授说中国人没有感到需要宗教,因为他们有孔子的教导时,他是正确的,但当他断言中国人不需要宗教是因为蒙古人种的心灵非常平和感性时,他则完全错了。首先,宗教与沉思无关。宗教是感觉和感情的事情,它是与人类灵魂有关的事情。即便是野蛮原始的非洲人,当他从纯粹的动物生活中脱离出来后,他的灵魂--宗教需要的感觉--就苏醒了。因此虽然蒙古人种的心灵平和感性,但是蒙古人种的中国人,应该承认比非洲的野人要高等,也有灵魂,既然有灵魂,就有宗教需要感,除非他有别的能代替宗教的东西。 w w w.x iaoshu otx t.c o m 第7节:神秘的负担 小-说-t-xt-天.堂 事实上,中国人没有宗教需要感的原因是他们在儒教中有一个哲学和道德体系,一个可以替代宗教的人类社会和文明的综合。人们说儒教不是一种信仰。确实,在这个词的一般的欧洲意义上,儒教当然不是一种宗教。但我要说儒教的伟大就在于它不是宗教。事实上,它虽然不是宗教,但是它能代替宗教;它能够使人不需要宗教,这就是儒教的伟大之处。(s-2) 现在,为了理解儒教如何能够取代宗教,我们必须尝试找到为什么人类、为什么人有宗教需要感。在我看来,人类需要宗教的感觉和需要科学、艺术以及哲学的感觉一样。原因是人类是有灵魂的存在。现在让我们以科学为例,我是说自然科学。让人们从事科学研究的原因是什么?现在很多人认为人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想要铁路和飞机。但激励真正的科学人去从事科学研究的动机不是因为他们想要铁路和飞机。那一类当前持进步论的中国人,他们从事科学是因为他们想要铁路和飞机,永远得不到科学。过去欧洲真正的科学人,为了科学的进步而工作,把修建铁路和飞机的可能性变为现实,他们根本没有考虑铁路和飞机。推动那些欧洲的真正科学人,让他们为了科学进步而作的工作获得成功的,是因为他们从灵魂上有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奇妙宇宙的无穷奥秘的需要。因此我说,人类有宗教需要的感觉和有科学、艺术以及哲学需要的感觉是出自同样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人是有灵魂的存在,因为他有灵魂,他才不仅探索现在而且探索过去、未来--不像动物那样只是生活在现在--有理解他们生活于其中的宇宙的奥秘的需要感。除非人类理解自然的某些规律,从宇宙中看到的事物的意图和目的,否则他们就像黑屋子里的孩子,只感到一切都是危险的、不安全和不确定的。事实上,正如一个英国诗人所说,神秘宇宙是人们身上的重担。因此人类需要科学、艺术和哲学,出于同样的原因也需要宗教,为了减轻他们"神秘的负担,整个难以了解的世界加给的沉重的、恼人的重负。" 艺术和诗歌让艺术家和诗人看到宇宙的美和秩序,这样就减轻了这一神秘加给他们的负担。因此诗人,比如歌德说:"谁拥有艺术,谁就拥有宗教",就没有宗教需要感。哲学同样让哲学家看到宇宙的条理和秩序,如此同样减轻了神秘加给他们的负担。因此哲学家,比如斯宾诺莎,他说过,"对他们而言,智识生活的圆满就是解脱,对于圣人而言,宗教生活的圆满才是解脱,"因而没有宗教需要感。最后,科学也让科学人看到宇宙的规律和秩序,这样就减轻了神秘加给他们的负担。因此,像达尔文和海克尔(24)教授这样的科学人就没有宗教需要感。 可对于不是诗人、艺术家、哲学家或者科学人的人类大众来说;对于生活艰辛、无时无刻不暴露在自然的威胁力量和他们的同类的残酷无情的狂热的意外之下的人类大众,能减轻他们"整个难以了解的世界给予的神秘负担"是什么?是宗教。但是,信仰是如何减轻这一神秘给予人类大众的负担呢?我要说,信仰是通过给人类大众安全感和永恒感而减轻这种负担。面对自然的威胁力量和同类的残酷无情的狂热以及由此产生的神秘和恐怖,宗教给了人类大众一个庇护--在它的庇护下他们能够找到一种安全感;这种庇护是对某些超自然存在信念,或者是有绝对力量并能控制威胁人类的力量存在的信念。而且,面对他们自己生活的事物的不断改变、兴衰和变迁--出生、孩童期、青春期、年老和死亡以及由此产生的神秘和不确定时,宗教也给了人类大众一个庇护--在它的庇护下他们能够找到一种永恒感;这个庇护是对未来生活的信念。因此,我要说,信仰通过在他们的生活中给他们一种安全感和一种永恒感,以这样一种方式减轻了不是诗人、艺术家、哲学家或科学人的人类大众整个难以了解的世界给予的神秘负担。基督救世主说:"我给你们和平,这和平是世界不能给予的,也是世界不能夺取的。"这就是我所谓的信仰给了人类大众安全感和永恒感的含义。因此,除非你找到一种东西可以给人类以和平感,一种宗教能够给予他们的那样一种和平感,那么人类将永远有宗教需要感。 但我要说儒教,它虽然不是信仰却能替代信仰。因此,在儒教里一定有一种东西能给予人类大众一种宗教所能给予的同样的安全和永恒感。现在让我们来找出儒教里能给予宗教所能给予的同样的安全感和永恒感的东西。 我经常被问及孔子为中华民族做了什么。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们,我认为孔子为中国人做了许多事情。但是今天我没有时间,我这里只打算告诉你们孔子为中华民族做的一个主要的和非常重要的事情--他生前唯一做过的事情,孔子自己说,后世的人通过它能够理解他,理解他为他们做的事情。当我为你们解释清了这个主要的事情,你就会理解是儒教里的什么东西给了人类大众宗教所能给予的一样的安全感和永恒感。为了解释这一点,我请求你们让我稍微详细地介绍一下孔子其人其事。(z-1) www/xiaoshuotxt/c o m 第8节:防止文明的毁灭 *小/说\t=xt*天^堂% 你们有人可能知道,孔子生活在中国历史上所谓的扩张时期--当时封建时代已经走到尽头;那时,封建的、半家族的社会秩序和政体方式需要扩展和重构。这个重大变化必然不仅带来了世事的混乱,而且也带来了人们心灵的混乱。我曾说过在最近的2500年中,中国文明没有心灵和头脑的冲突。但我必须告诉你们在孔子生活的扩张时期,中国如同当今的欧洲一样,心灵和头脑之间产生了可怕的冲突。孔子时代的中国人发现自己身处于系统庞大的制度、成规、教条、习俗和法律--事实上,是从他们尊敬的祖先继承来的庞大的社会和文明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他们的生活还要继续;但他们开始感到--这个系统不是他们创造,所以决不会符合他们实际生活的需要;也就是说,这些对他们来说是习俗,而不是理性。两千年前中国人这种理性的觉醒就是今日欧洲所谓的现代精神的觉醒--自由主义精神、探索精神、寻找事物的原因和理由的精神。中国的这种现代精神,它看到了社会和文明的旧秩序的需要与他们实际生活的需要的一致性,不但重建一种新的社会和文明秩序,而且去寻找社会和文明新秩序的基础。可是,在当时的中国,所有寻找社会和文明新基础的尝试都失败了。有一些尽管他们满足了头脑--中国人的理性,却没有满足他们的心灵;另外一些,虽然满足了他们的心灵,却没有满足他们的头脑。如我说过的那样,由此在2500年前的中国引起了头脑和心灵的冲突,正如在今日欧洲你们看到的那样。人们尝试重建的社会和文明新秩序中的心灵和头脑的冲突,使得中国人对所有的文明失望,在这种失望中产生了苦恼和绝望,以致中国人想摧毁和毁灭所有的文明。有的人,比如老子,一个类似今日欧洲托尔斯泰之类的中国人,从心灵和头脑的冲突导致的苦难和不幸结果中认为,他们看到了社会和文明的真正本性和构造上的某些根本性错误。老子和他最有才气的门徒庄子,他们劝中国人抛弃所有的文明。老子对中国人说:"放下一切跟我走;跟我到群山中,到群山中隐者的小屋,过真正的生活--一种心灵生活、一种不朽的生活。"(s-3)(s-10) 孔子,虽然也看到当时社会和文明的状态所造成的不幸和苦难,但认为他认识到的罪恶不在于社会和文明的天性和构造,而在于社会和文明所采用的错误途径,在于人们为社会和文明建立的错误基础。孔子对中国人说不要抛弃文明--在一个真正的社会和真正的文明里、在具有真正基础的社会和文明中,人也可以过真正的生活、一种心灵的生活。事实上,孔子终生努力尝试把社会和文明引入正途,给它一个真正的基础,以此防止文明的毁灭。在他生命的最后岁月,当孔子看到他不能阻止中国文明的毁灭--他做了什么呢?你看,好像一个看到自己房屋着火、燃烧着要掉在头顶上的建筑师,确信他不可能挽救房屋,知道他所能做的事情是挽救这建筑的图纸和设计,这样以后就可以有机会重建;于是孔子,当看到中国文明的建筑不可避免的毁灭而自己却不能阻止,认为他应该挽救图纸和设计,由此他挽救了中国文明的图纸和设计,保存在中国圣经的旧约里面--五本圣经即五经,五本正典。这就是我说的孔子为中华民族所做的伟大功绩--他为他们挽救了文明的图纸和设计。(z-15) 我要说,孔子,当他为中国文明挽救了图纸和设计时,为中华民族做了伟大的工作。但这并不是孔子为中华民族所做的主要的和最伟大的工作。他所做的最伟大的工作是,通过挽救他们文明的图纸和设计,他对文明的设计做了一个新的综合、一个新的解释,在这个新的综合里,他给了中国人真正的国家观念--国家的一个真正的、理性的、永恒的、绝对基础。 不过,古代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现代的卢梭和赫伯特·斯宾塞也给出了文明的综合,并试图提出真正的国家观念。那么我提到的欧洲伟人们所做出的哲学这种文明的综合,与作为儒教的哲学和道德体系文明的综合有什么不同?在我看来,有如下不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及赫伯特·斯宾塞的哲学没有成为宗教或者宗教的等价物,没有成为一个民族或国家大众可接受的信仰,而儒教则成为中国如此众多的大众的一种宗教或者宗教的等价物。我这里提到的宗教,我所谓的宗教,不是在这个词的欧洲狭窄意义上使用的,而是在更为宽泛的普遍意义上使用的。歌德说:"唯有民众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生活;唯有民众过着真正的人的生活"。(nursaemtlichemenschenerkennendienatur;nursaemtlichemenschenlebendasmenschliche)现在,当我们在宗教这个词的宽泛的普遍意义上使用它时,我们意指的是一种有行为规范的教导体系,正如歌德所说,是被人类大众或者最少被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民众,作为真理和约束接受的东西。在这个词的宽泛的和普遍的意义上来讲,基督教和佛教都是宗教。在这种宽泛和普遍的意义上,如你们所知,儒教成了一种宗教,因为它的教导被认为是真理,他的行为规范已经被整个中国种族和民族当作约束,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赫伯特·斯宾塞的哲学即便在这种宽泛和普遍的意义上也没有成为宗教。我说,这就是儒教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赫伯特·斯宾塞的哲学的不同--一种依然是学者的哲学,另外一种却成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大众、包括中国学者的宗教或者宗教的等价物。 wW w.xia oshuotxT.Com 第9节:个人信仰  小说t-xt天堂    在这个词的宽泛和普遍的意义上,我说儒教和基督教或者佛教一样都是宗教。你们应该记得我说过儒教不是欧洲意义上的宗教。那么,儒教与这个词的欧洲意义上的宗教的区别是什么呢?区别当然是一个里面有一种超自然的起源和因素,而另外一个则没有。但除了这个超自然和非超自然的区别之外,儒教与这个词的欧洲意义上的宗教,比如基督教和佛教,还有另外一个区别,这个区别就是:欧洲词义上的宗教教导人成为一个好人。而儒教做得更多;儒教教导一个人成为一个好公民。对一个人,不是单独的人,而是处在他和同胞以及国家的关系里的人,基督徒的问答集问:"人的主要目标是什么?"而孔子的问答集问:"公民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基督徒的回答问答集说:"人的主要目标是赞美上帝。"孔子在他的问答集里回答说:"人的主要目标是做孝子和好公民。"子游,孔子的一个门徒,孔子言论和话语中引用过他,他曾说:"明智的人集中于生活的基础--人的主要目标。基础打好了,就有了智慧、宗教。在生活中作孝子和好公民,不正是这基础--作为道德生命的人的主要目标么?"简言之,欧洲意义上的宗教的目标是让人自己成为一个完美的理想的人,成为一个圣徒、一个佛、一个天使,而儒教限于让人成为一个好公民--像孝子和好公民那样生活。换句话说,欧洲词义上的宗教说:"如果你想要拥有信仰,你就必须是一个圣徒、一个佛、一个天使;"而儒教说:"如果你是一个孝子和好公民,你就有信仰。"(z-60) 事实上,儒教和欧洲意义上的宗教,比如基督教或者佛教,它们的真正区别在于一个是个人的信仰,或者可称为教堂信仰,而另一个是社会信仰,或者可称为国家信仰。我说,孔子为中华民族所做的最伟大的工作,是他给了他们一个真正的国家观念。通过给出真正的国家观念,孔子使得这个观念成了一个宗教。在欧洲,政治是一门科学,但在中国,从孔子时代开始,政治就是一种宗教。简言之,我说,孔子为中华民族所做的最伟大的工作,是他给了他们一个社会或者国家信仰。孔子在一本他生命快要结束时写的书里,讲述了这种国家信仰,这本书他命名为《春秋》。孔子把这本书命名为《春秋》,是因为书的目标是给出支配兴衰--国家的春天和秋天--的真正的道德原因。这本书也可以称为近代编年史,类似于卡莱尔的近代小册子。在这本书里孔子给出了社会和文明的错乱颓败状态的历史概要,回溯了整个社会和文明的错乱颓败状态下的困苦和不幸,指出其真正原因在于事实上人们没有真正的国家观念;没有他们对国家、对国家元首、对他们的统治者和君主的责任的真正性质的正确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孔子在这本书里讲授了君权神授。现在我知道你们大家,或者至少你们大多数,如今不会相信君权神授。这里我不想和你们争论。我只请求你们不要立即下判断,先听我往下说。同时请允许我在这里引用卡莱尔的一句话。卡莱尔说:"国王统治我们的权力要么是君权神授,要么是魔鬼似的错误"。现在我请求你,在君权神授这个主题上,回忆和思考一下卡莱尔说的这句话。(s-6) 在这本书里,孔子教导说,如同在人类社会中人的所有普通关系和行为,除了利益和恐惧的基础动机之外,还有一种影响他们行为的更高尚、更高贵的动机,一种高于所有利益和恐惧顾虑的更高尚、更高贵的动机,这种动机就是责任;因此在所有人类社会的这一重要关系中,在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民与国家或民族的首领之间的关系中,也有责任这种更高尚、更高贵的动机来影响和鼓舞他们的行为。那么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人民忠于国家或者民族的首领,这一责任的理性基础是什么呢?在孔子时代之前的封建时代,由于半家族的社会秩序和政府形式,国家或多或少是一个家庭,人们并不特别感到他们对于国家首领的责任需要一个非常清楚和坚实的基础,因为他们都是一个宗族或者家庭的成员,血缘纽带或者天生感情已经通过某种方式把他们和国家首领,也是他们宗族或家庭的高级成员,绑在一起。如我说过的那样,但在孔子时代,封建时代已经走到尽头;那时国家已经远非家庭可以比拟,那时国家的公民不再是组成一个宗族或家庭的成员。因此,这就需要为国家或者民族的人民忠于国家元首--他们的统治者或君主--的责任找一个新的、清楚的、理性的、坚实的基础。孔子为这个责任找到的新基础是什么呢?孔子在荣誉这个词里为这个责任找到了新基础。(z-27) wWw.xiAoshUotxt.cOm 第10节:荣誉的法典 小,说[t.xt[天堂} 去年我在日本的时候,教育外相菊池男爵(baronkikuchi)(25)问我,我提到过的孔子讲述他的国家信仰的这本书里的四个中国字怎么翻译。这四个字是名分大义。我把他们翻译为荣誉和责任的重大原则。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国人把儒教和别的所有宗教作了一个特别的区分,他们没有把孔子教导的这个体系称为教--汉语里命名别的宗教,比如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通用术语--而是把这种荣誉的信仰称为名教。在孔子的教导中,君子之道这个术语,理雅各(26)博士翻译为"高人之道",在欧洲语言里最接近的等价词是道德律法--字面上来看,道的含义是君子的律法。事实上,孔子教导的哲学和道德的整个体系可以用一个词总结:君子的律法。孔子把君子的律法写作成文并发展成为宗教--国家宗教。这种国家宗教的信仰第一条款就是名分大义--荣誉和责任的原则--它也可以称为:荣誉的法典。 在这一国家信仰里,孔子教导说,不但国家,而且所有社会和文明的唯一真正的、理性的、永恒的、绝对的基础是这一君子的律法、人的荣誉感。现在你们,你们大家,即便相信政治里没有道德的那些人--我认为,你们大家都知道并且承认人类社会里这种人的荣誉感的重要性。但我不十分肯定你们所有人都意识到人的这种荣誉感对维持任何一种人类社会的绝对必要性;事实上,正如谚语"盗亦有道"所表明的那样。没有人的荣誉感,所有社会和文明会立即崩溃无法存在。请允许我来为你们解释为何如此?让我们以社会中的赌博这种琐事为例。除非人们坐下来赌博的时候都承认并感到自己受制于荣誉感,当某种颜色的纸牌或者色子出现就付钱,否则赌博就不可能进行。商人--除非商人承认并感到受制于荣誉感去履行契约,所有的交易就都不可能进行。可你们会说违背契约的商人会被送到法庭。没错,可是如果没有法庭,会怎样?另外,法庭--法庭怎样才能让食言的商人履行契约?通过暴力。事实上,没有人们的荣誉感,社会只能通过暴力暂时结合在一起。但我认为我能向你揭示,单独暴力不能把社会永远结合在一起。强迫商人去履行契约的警察,使用暴力。可律师,地方官或者共和国总统--他怎样让警察履行职责?你知道他不能用暴力做这件事;那么用什么呢?要么用警察的荣誉感要么用欺骗。(z-29) 现时代,如今全世界--很遗憾的说也包括中国--律师、政客、地方官和共和国总统都是通过欺骗让警察履行责任。现代的律师、政客、地方官和共和国总统告诉警察他必须履行责任,因为这样对社会有利、对他的国家有利;而对社会有好利意味着,他,这个警察,能够按时领到薪水,没有这个薪水他和他的家庭就会饿死。我说,律师、政客或者共和国总统告诉警察这些时使用了欺骗。我说它是欺骗,因为对国家有利,对警察意味着每周15先令,这仅仅让他和他的家庭免于饥饿,对律师、政客、地方官和共和国总统却意味着每年1到2万镑,好房子、电灯、汽车和所有舒适奢侈的东西,这需要上万的人们的血汗辛劳来供养。我说它是欺骗,因为如果没有认识到荣誉感--这种荣誉感让赌徒把他口袋里最后一个便士拿出来给赢了他的人,没有这种荣誉感,所有导致社会上贫富不均的财富的转移和占有,如同赌桌上金钱的转移,就都没有任何正当性和约束力。因此,律师、政客、地方官或者共和国总统,虽然他们谈论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其实靠的是警察对荣誉的无意识,这不但让他尽职,而且让他尊重财产权,满足于一周15先令的薪水,而律师、政客和共和国总统却有每年两万镑的收入。因此,我说这是欺骗,因为他们要求警察有荣誉感;而他们,现代社会的律师、政客、地方官和共和国总统,相信并且公然地按照政治中没有道德、没有荣誉感的原则言说和行动。 你会记得,我说过,卡莱尔说--国王统治我们的权利要么是君权神授要么是魔鬼似的错误。现代律师、政客、地方官和共和国总统的这种欺骗就是卡莱尔所说的魔鬼似的错误。就是这种欺骗,现代社会公务人员的滑头教义,自己按照在政治上没有道德、没有荣誉感的原则言说和行动,却装模作样地谈论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正是这种滑头教义,如同卡莱尔所说,导致了今日社会文明所看到的"普遍的苦难、反抗、狂乱、激进主义起义的狂热、复辟专制统治的冷酷、大众的兽性堕落、个人的过度愚昧"。简言之,正是这种欺骗和暴力的组合,滑头教义和军国主义,律师和警察,导致了现代社会的无政府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暴力和欺骗的组合强奸了人们的道德感,导致了疯狂,这种疯狂使得无政府主义者用炸弹和炸药来反抗律师、政客、地方官和共和国总统。 w w w.x iaoshu otx t.c o m 第11节:乱臣贼子惧 小.说.t.xt.天.堂 事实上,一个社会,如果人民没有的荣誉感,在政治上没有道德,我说它是不能结合在一起的,或者至少不能持久。因为在这样一个社会里的警察,依靠他们律师、政客、地方官和共和国总统才能实现欺骗,会陷入两难的悖论。他被告知他必须为了社会利益履行自己的职责。可他,这个可怜的警察,也是社会的一部分--对他而言,自己和自己的家庭,最少也是社会最重要的部分。如果有别的谋生手段而不是当警察,比如当一个反警察分子,他能够得到更多报酬来改善他自己和他的家庭的条件,同时也意味着社会利益。那样的话警察迟早会得出结论,由于政治中没有荣誉感这么一回事情,如果能得到更好的报酬,那样也意味着社会利益,他没有理由不去做一个革命者或者无政府主义者--这样社会就到了末日。孟子说:"孔子写完《春秋》",在书中他讲述了他的国家信仰并揭示了他那个时代的社会,那时的社会,正如今日世界,公务人员没有荣誉感,政治上没有道德感,它注定到了末日;当孔子写这本书的时候,"乱臣贼子惧"。 言归正传,我要说,没有荣誉感的社会无法维持、不能持久。因为,我们已经看到,即使人类社会里赌博和交易这等琐碎或者无足重轻的事情涉及到的人际关系里面,承认荣誉感也是如此重要和必需,那么在建立了家庭和国家这些最本质的制度的人类社会的人际关系中,它将是多么的至关重要。如你们知道的那样,历史上所有国家的公民社会的兴起通常都是始于婚姻制度。欧洲的教会宗教让婚姻成为一种圣礼,也就是说,某种神圣的不可违背的东西。欧洲婚姻圣礼的约束力来自教堂,其威信来自上帝。但这只是一个表面的、形式的,或者说法律的约束力。婚姻的神圣不可侵犯的真实的、内在的、真正约束力--正如我们在没有教会宗教的国家所见到的那样,是荣誉感,是男人和女人的君子律法。孔子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换言之,在所有公民社会的国家的中都承认的荣誉感--绅士律法,是婚姻制度的基础。这种婚姻制度建立了家庭。(z-31) 我说过,孔子教导的国家信仰是一个荣誉法典,我告诉过你们孔子是由君子律法引出这个法典。但是现在,我必须告诉你们,在孔子时代很久以前,中国就已经存在着不明确的、不成文的君子律法的法典。孔子时代以前中国这种不明确的、不成文的君子律法的法典就是所谓的礼--礼仪、品味、礼节的律法。孔子时代之前不久的历史上,中国出现了一个伟大的政治家--著名的中国法律制定者,一般称为周公(公元前1135年)--他最先确定、整理、制订了君子律法的成文法典,即中国的礼--礼仪、品味、礼貌的律法。周公创造的中国的这部最早的成文绅士法典,就是周礼--周公礼仪的法典。周公的礼法法典可以看作是前孔子时代中国的宗教,或者正如基督教之前的犹太民族的摩西律法(27)一样,也可以称为中国人民的旧约信仰。正是这旧约信仰--所谓第一个成文的君子律法的法典,也叫做周公礼法--第一次给了中国婚姻的圣礼和神圣不可侵犯的约束力。因此,直到今天中国人还把婚姻圣礼称为周公之礼--周公的礼法。通过婚姻圣礼制度,前孔子时代或者中国的旧约信仰时代建立了家庭。它曾经保证了所有中国家庭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中国,周公的礼法作为前孔子的或者旧约的信仰,可以称为一种家庭信仰,以此区分后来孔子教导的国家信仰。(s-4)(s-5) 现在,孔子在他教导的国家信仰里,可以说相对与他之前时代的家庭信仰而言给出了一个新约。换句话说,孔子在他教导的国家信仰里给了君子律法一个新的、更广泛的、更有包容力的应用;如果说家庭信仰,他的时代之前的中国旧约信仰制定了婚姻圣礼,那么孔子,通过在他教导的国家信仰里给出君子律法的新的、更广泛的、更有包容力的应用,制定了新的圣礼。孔子制订的新圣礼,不再称为礼--礼法,他叫它名分大义,我已经翻译成荣誉和责任的重大原则或者荣誉法典。孔子通过制订名分大义或者荣誉法典来替代以前的家庭信仰,给了中国人一个国家信仰。 孔子,如今在他的国家信仰里教导说,正如他之前时代的家庭信仰即旧约所订,家庭里的妻子和丈夫受婚姻圣礼,所谓周公之礼、即周公礼法的约束--以维持他们的婚姻契约不被侵犯并且绝对遵守它,因此,在他教导的国家信仰的新约下,每个国家的人民和君主,中国人民和他们的皇帝,要遵守名分大义--国家信仰建立的荣誉和责任的重大原则或者荣誉法典--这个新圣礼保证效忠他们之间的这个契约,把它看作神圣不可侵犯需要绝对遵守的东西。简言之,这个新圣礼,孔子制定的名分大义或者荣誉法典,是效忠契约的圣礼,正如旧约周公之礼,孔子时代之前制订的周公礼法,是婚姻的圣礼一样。通过这种方法,如我说过,孔子给了君子律法一个新的、更广泛的、更有包容力的应用,给所谓的他之前时代的家庭信仰一个新约,并把使之成为国家信仰。(z-37) w w w. xiao shuotxt. co m 第12节:国家信仰 大``学"生:小..说 网 换句话说,正如孔子前的时代中国的家庭信仰把婚姻契约变成圣礼,孔子的国家信仰把效忠契约变成圣礼。正如家庭信仰建立的婚姻圣礼让妻子有绝对忠实于他的丈夫的义务,那么名分大义,中国孔子教导的国家信仰建立的荣誉法典,这种效忠契约的圣礼,使中国人有绝对忠实于他的皇帝的义务。这样在中国,孔子教导的国家信仰里的这种效忠契约的圣礼可以被称为******的圣礼或者******的信仰。你们记得我说过,孔子在某种程度上讲述了君权神授。但与其说孔子教导了君权神授,不如说孔子教导了******的神圣职责。孔子在中国教导的对皇帝的神圣或者绝对的效忠责任产生的约束力,不像欧洲的君权神授理论那样其约束力是来自超自然存在也即上帝或者别的神秘的哲学,而是来自君子律法--人的荣誉感,所有国家让妻子效忠于她的丈夫的荣誉感。事实上,孔子教导的中国人民对皇帝的忠实的绝对责任,它的约束力来自类似商人守信履行合同、赌徒遵守规则偿还赌债同样朴素的荣誉感。(z-24) 正如我说家庭信仰是中国的旧约宗教,是所有国家的教堂信仰,它通过制定婚姻的圣礼和神圣不可侵犯建立了家庭,那么我称孔子教导的中国的国家信仰,通过制定效忠契约的新圣礼,建立了国家。如果你认为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圣礼和建立婚姻的神圣不可侵犯的人为人类和文明产生做了非常巨大的工作,我认为,那么你就会理解孔子通过制定新圣礼和建立******契约的神圣不可侵犯所做的巨大工作。婚姻圣礼的制订保证了家庭的稳定和持久,如果没有它人类就会灭绝。******契约的圣礼的制订保证了国家的稳定和持久,没有它人类社会和文明就会毁灭,人会返回野蛮或者动物状态。因此我跟你们说孔子为中国人做的最伟大的事情是他给了他们真正的国家观念--一个国家真正的、理性的、永恒的绝对基础,而且通过给他们这个观念,他使其成为一种信仰--国家信仰。 孔子在一本书里讲述了这种国家信仰,我告诉过你们,这是他在生命快要结束的时候写的一本书,他把它命名为《春秋》。在这本书里孔子首先制定了******契约的新圣礼,叫做名分大义,或者荣誉的法典。这个圣礼因此通常被称为春秋名分大义,或者简单说--春秋大义,也就是,春秋年鉴的荣誉和责任的重大原则,或者简单说,春秋年鉴的重大原则或法典。孔子在这本书里教导的******的神圣责任是中华民族的大宪章。它包括了神圣契约,神圣的社会和约,通过它孔子给予所有中国人和民族完全效忠皇帝的义务,这个契约或者圣礼,这个荣誉法典,在中国是国家和政府,也是中国文明的唯一真正的宪法。孔子在这本书里说后人会明白他--明白他为世界做了什么。 我谈了这么多来说明我想说明的这个问题,恐怕已经让你们厌倦了。现在总算可以回到开始留下的问题。你们记得我说过为什么人类大众通常有宗教需要感--我说的是欧洲意义上的宗教--是因为宗教给了他们一个庇护,这个庇护,通过信仰强大的叫做上帝的存在,给了他们生存的永恒感。而我说过孔子教导的哲学和道德体系,也就是儒教,能替代宗教,可以让人,甚至所有人类大众不需要宗教。因此,我说过,在儒教里面一定有某种东西能给人,给人类大众宗教能给予的同样的安全感和永恒感。现在,我想我们已经找到这个东西。这种东西就是孔子留给中华民族的国家信仰里对皇帝效忠的神圣责任。 你们会理解,中华帝国每一个男人、女人和孩子的这种绝对效忠皇帝的神圣责任,在中国民众的心灵里,给了皇帝一个绝对的、至高的、超越的、全能的权力;对皇帝权力的绝对的、至高的、超越的、全能的信任,给了中国人民,中国的民众,类似别的国家里对上帝、对宗教的信仰所能给予人类大众同样的安全感。对皇帝权力的绝对的、至高的、超越的、全能的信仰也保证了中国人民心灵中国家的绝对稳定和持久。国家的这种绝对持久保证了社会的无限延续和持久,社会这种无限延续和持久最终在中国人民的心灵中保证了种族的不朽。因此,正是对种族不朽的信念,来自******的神圣责任产生的皇帝万能权力的信念,给了中国人,中国的广大民众,正如别的国家里宗教给人类大众所能给予的来生的永恒感。(z-23) www.xiaoshuotxt。com 第13节:没有上帝 ~小 说t xt 天,堂 而且,正如孔子教导的******的绝对神圣责任保证了国家的种族不朽一样,儒教里祖先崇拜仪式保证了家庭的种族不朽。事实上,中国的祖先崇拜仪式与其说建立在来生的信念上,不如说建立在种族不朽的信念上。中国人,当他死了以后,让他感到安慰的不是他相信会有来生,而是相信他的孩子、孙子、曾孙、所有他的亲人,都会记得他、想起他、爱他,直到永远,通过这种方式,在他的想象里,死对中国人来说,就像一个漫长的旅行,就算没有希望,至少也有再次相会的很大"可能"。这样,通过祖先崇拜仪式,以及******的神圣责任,正如别的国家的宗教对来生的信念所给予人类大众的一样,儒教在中国人活着的时候给了他们同样的生存的永恒感,在他们死时给了他们同样的安慰感。正是这个原因中国人把祖先崇拜仪式看成和对皇帝的******的神圣责任的原则同样重要。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孔子教导的、我称之为中国的国家信仰的整个体系,其实只有两个东西,对皇帝的******和对父母的孝顺--用中文说,就是忠孝。具体地说,忠实的三个条款,中文称为三纲,儒教或者中国国家信仰的三个主要责任,按照重要程度分别是--第一,对皇帝效忠的绝对责任;第二,孝顺和祖先崇拜;第三,婚姻的神圣不可侵犯和妻子对丈夫的绝对顺从。三个条款中最后两个已经在我所谓的家庭信仰,或者前孔子时代中国的旧约信仰里出现;而第一个条款--对皇帝效忠的绝对责任--是孔子首先教导的,是他凭此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国家信仰或者新约信仰。儒教里忠实的第一条款--对皇帝效忠的绝对责任--取代了所有宗教里面的忠实的第一条款--对上帝的信仰。由于儒教有信仰宗教中的上帝的替代物,儒教,正如我说明的那样,可以替代宗教,中国人,中国如此众多的人口,没有宗教需要感。(z-36) 现在,你们会问我,没有宗教教导的对上帝的信念,怎么能让人,人类大众,跟随和遵守孔子教导的道德准则,对皇帝效忠的绝对责任,正如你能够根据信仰上帝给予的权威,宗教给予的让人们遵循和服从道德准则一样吗?在我回答你们的问题之前,请让我首先指出你的一个大错误,人们确信神的威信给予的约束力让人遵守道德行为的准则。我告诉过你欧洲婚礼的圣礼和不可侵犯的约束力来自教会,而约束力的威信,教会说来自上帝。可我说过这个是表面的形式的约束力。婚姻的不可侵犯的真实的真正的内在的约束力,正如我们在没有教会宗教的所有国家见到的那样,是荣誉感,男人和女人的君子律法。遵守道德行为准则的义务的真正威信是人的道德感,君子律法。因此,对上帝的信念,并不必然让人遵守道德行为。 正是这个事实,让上世纪的伏尔泰和汤姆·佩恩这些怀疑论者,让今日的海勒姆·马克西姆这些理性主义者说,对上帝的信仰是宗教建立者发明、由牧师们维持的一种欺骗或欺诈。但这是个粗野荒谬的诽谤。所有的伟人、有伟大思想的人,始终都相信上帝。孔子也信上帝,虽然他很少提起它。拿破仑这等有如此伟大的实践理智的人也信上帝。正如赞美诗作者所说:"只有傻瓜--粗野的、肤浅理性的人--才会真心说没有上帝"。但是具有伟大思想的人对上帝的信仰不同于人类大众对上帝的信仰。具有伟大思想的人对上帝的信仰类似斯宾诺莎:是对宇宙的神圣秩序的信仰。孔子说:"五十知天命"--也就是说,宇宙的神圣秩序。具有伟大思想的人对这种宇宙的神圣秩序有不同的称呼。德国人费希特称它为宇宙的神圣理念。中国的哲学语言称他为道--道路。但是,不论具有伟大思想的人如何称呼宇宙的神圣秩序,正是宇宙的神圣秩序的知识,使得具有伟大思想的人看到遵守构成宇宙神圣秩序部分的道德行为准则、或者道德律的绝对必要性。(z-25) 因此,尽管对上帝的信仰并不必然使人服从道德行为的法则,但对上帝的信仰必然让人看到服从这些法则绝对必要性。正是这种关于服从道德行为的绝对必要性的知识,能够使得所有具有伟大思想的人遵循和服从那些法则。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但那时,人类大众没有这种伟大思想,无法理解这种使得具有伟大思想的人通向宇宙的神圣秩序的知识的推理,因此也不能理解遵守道德律的绝对必要性。事实上,正如马修·阿诺德所说的那样:"道德律,首先被当作理念,然后作为律法被严格遵守,是并且只能是圣人所为。人类大众没有足够的思想力量去理解作为理念的道德律,也没有足够的人格力量把它们当作律法来遵守。"正是这个原因,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赫伯特·斯宾塞讲述的哲学和道德,只对学者有价值。 www.xiaoshuotxt.com 第14节:君子律法 小?说?txt?天堂 而宗教的价值在于,它能够让人,让没有理性力量和人格力量的人类大众,严格遵循和服从道德行为的准则。但是,宗教如何并通过什么方法使得人们做到这点呢?人们想象。宗教能够使得人遵守道德行为准则,是通过教导人们信仰上帝达到的。如我向你们揭示过那样,这是个大错误。让人真正服从道德律或者道德行为的准则的唯一权威是道德感,即在他们之中的君子律法。孔子说:"人之外没有道德律"。甚至基督救世主在教导他的宗教时也说:"天国在你心中"。因此我说,通过教导人们信仰上帝,宗教让人遵守道德行为准则的观念是一个错误。马丁·路德在丹尼尔书的评论里赞美说:"上帝就在人心所信赖、忠实、希望和爱所在的地方。信仰的对,上帝也对;信仰的错,上帝也是错觉"。因此,宗教教导的这种对上帝的信仰,只是信仰,或者我所谓的,一个庇护。而路德又说:"这信念,也就是对上帝的信仰,一定是真实的;否则信念,这信仰,就是错觉。或者说,对上帝的信仰必定是对上帝的真实认识,是对宇宙神圣秩序的真实认识,而我们知道,这只有具有伟大思想的人才能达到而人类大众不能达到。"因此,你看到宗教教导的对上帝的信念,人们想象是它让人类大众遵循和服从道德行为准则,是个错觉。人们正确的把这种对上帝的信念--宗教所教导的对宇宙的神圣秩序的信念--称为一个信仰、一个信任,或者我所谓的庇护。然而,这个庇护,宗教所教导的对上帝的信念,虽然是错觉,一个幻象,却有助于使人们遵守道德行为准则,因为我说过,对上帝的信念给了人们,人类大众,一种生存的安全感和永恒感。歌德说:"虔诚,比如宗教所教导的对上帝的信念,不是目的而只是一个手段,通过它给予的心灵和情绪的完美平静,获得了修养和人的完美的最高状态"。换句话说,宗教教导的对上帝的信念,通过给人生存的安全感和永恒感,让他们平静,给了他们必需的心灵和情绪的平静,有次去感受他们之中君子律法或者道德感,我再次要说,这正是让人真正服从道德行为准则或者道德律的唯一权威。 但是,如果宗教教导的对上帝的信仰只是有助于让人们遵守道德行为准则,那么宗教主要依靠什么让人,让人类大众,遵守道德行为准则呢?靠启示。马修·阿诺德确切地说:"无论什么信条下的高贵灵魂,异教徒恩培多克勒和基督徒保罗,都坚持启示这种让道德行为完美的强烈情感的必要性"。那么,我说,宗教主要依靠的让人们、让人类大众遵守道德行为准则或者道德律的这种启示或者强烈情感(它是宗教依靠的至高美德)是什么? 你们会记得,我告诉过你们,孔子教导的整个体系可以总结为一个词:君子律法,欧洲语言里最接近词,我认为是道德律。孔子把君子律法称为秘密。孔子说:"君子之道,费而隐。"然而孔子也说:"普通男女大众的简单智力也能知道这个秘密的一些东西。普通男女大众的卑贱天性也能履行君子律法。"因为这个原因,歌德,他也了解孔子的君子律法这种秘密,称它为"公开的秘密"。人类在哪里以及如何发现这个秘密呢?你们会记得,孔子说过,我告诉过你们对君子律法的认识开始于对夫妻关系的认识--婚姻中男女的真正关系。因此秘密,歌德所说的公开的秘密,孔子的君子律法,首先通过男人和女人发现。那么,男人和女人又是如何发现这个秘密--孔子的君子律法呢? 我告诉过你们,孔子的君子律法在欧洲语言中最接近的词是道德律。那么孔子的君子律法和道德律的不同在什么地方--我指的是者哲学家和道德学家的道德律或道德律法,有别于宗教导师教导的信仰或道德律法。为了理解孔子的君子律法与哲学家和道德学家的道德律法之间的不同,让我们首先找到宗教与哲学家和道德学家的道德律法之间的不同。孔子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因此,根据孔子的说法,宗教和道德律--哲学家和道德学家的道德律--之间的不同在于宗教是净化的、有序的道德律,是道德律的更深入更高尚的标准。 哲学家的道德律告诉我们必须遵守我们人的律法,也就是理。而理,正如大家理解的那样,意味着理性力量,思想和理性的缓慢过程,它让我们区分和认识到事物的外在形式和可定义的属性和品质。因此,理,我们的理性力量,只能让我们看到道德关系里可定义的属性和品质,习俗、道德,也可以称呼为外在的礼貌和死板的形式,或者说,对错或正义的形式。理,单独我们的理性,不能让我们看到对错或正义那不明确的、活生生的绝对本质,也可以说,正义的生命,或者说灵魂。因为这个原因,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学家的道德律告诉我们必须遵守的我们人的律法,称为良心,也就是我们的心。但是,正如希伯来圣经里的智者说的那样,人心里有许多机巧。因此,当我们把良心,我们的心,作为我们人的律法来遵守,我们就可能倾向于去遵守,不是我所谓的正义的灵魂的声音,正义的不明确的绝对本质,而是一个人心里的许多机巧。(s-8) www-xiaoshuotxt-c o m 第15节:荣誉的感知 小,说,t,xt,天,堂 换言之,宗教用遵守我们人的律法的方式告诉我们必须遵守我们人的正确律法,不是动物的或我们的肉体律法,圣保罗所谓的肉体的心灵律法,著名的信徒奥古斯特·孔德、利特尔先生对此下了一个很好的定义:自我保存和繁殖的律法;而我们人的真正律法,是圣保罗所谓的精神心灵的律法,孔子定义的君子律法。简言之,我们人的这种真正律法,这就是宗教告诉我们去遵守,是基督所谓的我们内心的天国。因此,我们看到,正如孔子所说的,宗教是提炼过的、精神化的、有序的道德律,比哲学家和道德学家的道德律更高更深的标准。因此,基督说:"除非你的公正(或者道德)超越了犹太法学家和法利赛教徒(也就是哲学家和道德学家)的公正(或者道德),否则你不可能进入天国。" 和宗教一样,孔子的君子律法也是提炼过的、有序的道德律--比哲学家和道德学家的道德律更深更高的道德律标准。哲学家和道德学家的道德律告诉我们必须遵守我们人的道德律,哲学家称之为理,道德学家称之为良心。但,和宗教一样,孔子的君子律法告诉我们必须遵守真正的我们人的律法,不是街上一般人或者粗俗肮脏者的律法,而是爱默生所谓的世界上"最率直最单纯的心灵"的人的律法。事实上,为了了解君子的人的律法是什么?我们必须首先是君子,用爱默生话说,是在他自身中发展出来的君子的率直和单纯的心灵。因此,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然而,孔子说过,只要我们学习并尝试获得君子的细腻感情或品位,我们就可以知道什么是君子律法。在孔子的教义里,品味的汉语是礼,曾经被翻译成礼节、礼数和礼貌,其实这个词是品味的意思。品味,君子的细腻情感和好品味,当用于道德行为时,用欧洲语言说,就是荣誉感。事实上,孔子的君子律法不是别的而就是荣誉感。这种荣誉感,孔子称为君子律法,不是哲学家和道德学家的道德律,那是一种生硬的、死板的关于对错的形式的或者公式的知识,而类似于基督教圣经里的正义,一种对天生的、逼真的、生动的对错或者正义的不明确的绝对本质的感知,即正义的生命和灵魂,也称为荣誉的感知。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认识到夫妻关系的男人和女人,是怎么认识到那个秘密,歌德的秘密,孔子的君子律法?男人和女人发现这个秘密,是因为他们有君子的细腻感情、好品位,应用于道德行为上就是荣誉感,这使得他们看到了对错或者正义的不明确的绝对本质,即正义的生命和灵魂也就是荣誉。那么是什么给了、激发了男人和女人的这种细腻情感、好品位或者荣誉感,从而使他们看到正义的灵魂即荣誉呢?朱贝特的这句美文解释了它。朱贝特说:"人不能真正公正对待他的邻居,除非他爱他"。(leshomesnosontjustesquenversceuxquilsaiment)因此,让男人和女人看到朱贝特所说的真正的公正,正义的灵魂也叫荣誉,让他们发现这个秘密--歌德所说的公开的秘密,孔子的君子律法--的灵感就是爱--男女之间的爱,就是说,产生了君子律法;这个秘密,因为拥有它,人类不但建立了社会和文明,而且建立了宗教--去发现上帝。你现在会理解歌德借浮士德(28)之口的忠实自白,其开头是: 上面不是天堂的屋顶么?下面不是坚实的大地么? 现在,我要告诉你们,不是宗教教导的对上帝的信仰让人们遵守道德行为的准则。让人遵守道德行为的准则的是宗教诉诸的君子律法--我们内心的天国。因此君子律法是真正的宗教生命,而对上帝的信仰以及宗教所教导的道德行为准则,可以说只不过是宗教的形式。但是,如果宗教的生命是君子律法,那么宗教的灵魂、宗教的启示之源--是爱。爱不单是指男女之爱这种人类最先了解的爱。爱包括所有真实的人类感情,父母子女之间的感情以及对所有生命的情感和善良,同情、怜悯、仁慈;事实上,所有真实的人类情感都包括在仁这个中国汉字里面,如果用最接近的欧洲语言,用基督教的老话说,就是神性,因为这是人的最类似神的品质,用现代话来说,就是人性,人性的爱,或者用一个字来表达,爱。简言之,宗教的灵魂,宗教的启示之源就是这个中国字仁,爱--你可以称呼它任何名字--最先是作为男女之爱出现在世界上。之后,这就是宗教的启示,宗教的至高美德,我说过,宗教主要依靠它使得人、使得人类大众能够遵守构成了宇宙的神圣秩序部分的道德行为的准则或者道德律。孔子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z-82) www。xiaoshuotxt。com 第16节:道德行为准则 (小//说//t//xt|//天//堂) 现在,我们在宗教里发现启示、活的情感。而宗教里的这种启示或者活的情感不只在宗教里可以发现--我指的是教会宗教。每一个曾经感到一种使他超越自我利益的思考或恐惧的冲动的人,都感到这种启示或活的情感。事实上,宗教里的这种启示或者活的情感在人的任何不是基于自我利益或者恐惧的动机,而是责任和荣誉感所驱动的行为里都能找到。我要说,宗教里的这种启示或者活的情感不只是在信仰里找到。宗教的价值在于所有伟大信仰的创立者身后留下的关于道德行为准则的话里所有的、哲学家和道德学家的道德准则里没有的这种启示或者活的情感,正如马修·阿诺德所说,它照亮了准则并让人们容易去遵守。而宗教的道德行为准则里的启示或者活的情感不只在信仰里能够找到。所有文学伟人,特别是诗人,他们的文章里也充满了信仰里的启示或者活的情感。比如,我曾经引用过的歌德的话,也有这种灵感或者活的情感。不幸的是,文学伟人的话不能传达到人类大众,因为所有的文学伟人都使用的是受过教育的人的语言,这是人类大众所不能理解的。世界上所有伟大宗教的建立者有一个优势,他们大都不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因此,他们说的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的朴素语言,这样就能让人类大众理解他们。因此宗教,世界上所有伟大的宗教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可以向人类大众传播它所包含的启示或者活的情感。为了理解歧视或者活的情感是怎样进入宗教,进入世界上所有伟大宗教,那让我们看看宗教是如何进入世界的。 如我们知道的那样,世界上所有伟大宗教的建立者,都是具有特别甚至非凡强烈的情感天性的人。这种异常非凡的情感天性让他们感受到强烈的爱的情感或人类感情,如我说过的那样,这是宗教的启示之源,宗教的灵魂。这种强烈的情感或爱的情感或人类情爱让他们看到我所说的对错或者正义的不明确的绝对的本质,即他们所说的公正的正义灵魂。这种对正义的绝对本质的生动理解让他们看到了对错律法或者道德律的统一。由于他们具有非常强烈的情感天性,他们具有强大的想象力,这就无意中把道德律的一致人格化为一种全能的超自然存在。这种超自然的全能的存在,他们想象中人格化的道德律的统一,他们称之为上帝,他们相信,他们感受到的强烈的爱或者人类感情的情感或者激情来自那里。于是,这样宗教里的启示或者活的情感就进入了宗教;启示照亮了宗教的道德行为准则,为人类大众沿着道德行为的笔直的、狭窄的道路前进提供了情感和动力。但是现在,宗教的价值不只是他的道德行为准则里面有歧视或者活的情感来照亮这些准则以便人们遵守。宗教,世界上所有伟大宗教的价值在于他们有一个组织来唤醒、鼓励和点亮人的这种启示或者活的情感,以便让他们遵守道德行为准则。世界上所有伟大宗教里的这种组织就是教会。 很多人相信,教会的建造是用来教导人们信仰上帝的。但这是个大错误。现代基督教会的这个大错误让像已故的弗劳德(29)先生那样诚实的人对现代基督教会感到恶心。佛鲁德先生说:"在英格兰我听了上百个布道,关于忠实地秘密,关于神职人员的神圣使命,关于罗马教皇的继承,等等,实话说没有一个我能够回想起来诚实,朴素的戒律,不可撒谎,不可偷窃。"我很敬重佛鲁德先生,但我以为他在说起教会,基督教会,应该教导道德时,他错了。教会建立的目的无疑是让人有道德,让人遵守诸如"不可撒谎""不可偷窃"的道德行为准则。但是,世界上伟大宗教的教会的功能,真正的功能,不是教导道德,而是教导信仰,我曾向你们说明过,不是呆板方正的教条诸如"不可撒谎""不可偷窃",而是启示,一种让人们遵守准则的活的情感。换言之,世界上所有伟大宗教的教会是一个组织,我说过,唤醒并点亮人的启示或者活的情感让他们遵守道德行为准则。那么教堂是怎么唤醒并点亮人的启示呢? 众所周知,世界上所有伟大宗教的建立者不仅给了他们教导的道德行为准则以启示或者活的情感,而且激励他们的直系门徒以无限的赞美、爱和狂热的情感来对待他们自身。当伟大导师死后,他们的直系门徒,为了保持对他们导师的无限的赞美、爱和狂热的情感,就会建立一个教会。如我们知道的那样,这就是世界上所有伟大宗教的教会的起源。教会唤醒并点亮了人所必需的启示或者活的情感,让人遵守道德行为准则,通过保持、激励、鼓励这种对门徒最先体验到的宗教的导师和创立者的人格和个性的无限赞美、爱和狂热情感。人们不仅正确地称呼这是对上帝的信仰,也是对宗教的一种信仰、一种信任;那么是对谁的信任呢?对他们宗教的宗师和建立者的信任,伊斯兰教里的先知,基督教里的基督。如果你问一个称职的伊斯兰教徒为什么他信神并且遵守道德行为准则,他会正确回答你他这么做是因为他信默罕默德这个先知。如果你问一个称职的基督徒为什么他信上帝并且遵守道德行为准则,他会正确告诉你他这么做是因为他爱基督。因此,你看到,对默罕默德的信仰,对基督的爱,事实上我所说的对宗教的宗师和建立者的无限赞美、爱和狂热的情感,被教会用来保持、激励、鼓励人,是启示之源,世界上所有伟大宗教的真正力量,通过它可以让人,人类大众遵守道德行为准则。孟子,在谈到中国历史上两个最纯粹最基督式的人物,说:"人们听说了伯夷和叔齐的精神,放荡的恶棍不再自私,懦弱的人有了勇气。"(30) www.xiaoshuotxt。com 第17节:道德认识 小 说 t xt 天 堂 我写了这么多,现在可以回答之前你们问我的问题了。你们问我,你们会记得,没有宗教教导的对上帝的信念--一个人怎么能让人,让人类大众,跟随和服从孔子在国家信仰里教导的道德的准则--对皇帝******的绝对责任?我向你们揭示了不是宗教所教导的对上帝的信仰使人真正地服从道德法则或道德行为法则。我向你们表明,宗教之所以能够使人服从道德行为法则,主要是因为一个叫做教会的组织唤醒和点亮了人之中的启示或活的情感,正是这种情感使得他们服从那些法则。现在为了回答你们的问题,我会告诉你们,孔子的教义体系称为儒教,中国的国家信仰,正如别的国家的教会宗教,让人遵守道德行为准则的手段也是通过相当于别的国家的教会宗教里的教会这样的组织。在中国儒教中,这种国家信仰里的组织就是--学校。学校是中国孔子的国家信仰里的教会。如你们知道的那样,汉语里宗教信仰的"教"这个字也是教育的教。事实上,由于中国的教会就是学校,信仰在中国就意味着教育,修养。中国学校的目的和目标,不是像今日现代欧洲和美国,教人谋生,而正如教会宗教的目的和目标,是教人理解弗鲁德先生所谓的基本戒律,"不要撒谎""不要偷窃";事实上,教导人做个好人。"不论我们是否言行有素"约翰生说:"不论我们是否想有用或者让人愉快,最基本的是要有对和错的虔诚的道德认识;然后,了解人类历史,以及那些体现了真理,被事实证明的合理观点。(z-6) 我们已经看到教会宗教的教会通过唤醒和点亮人的启示或者活的情感,能让人遵守道德行为准则,而它唤醒和点亮人的启示或者活的情感,主要是通过激励和唤起对宗教的宗师和建立者的无限赞美、爱和狂热的情感。那么,在学校--中国的孔子的国家信仰里的教会--和别的国家的教会宗教里的教会有一个区别。学校--中国的国家信仰里的教会,它确实能通过唤醒和点亮人的启示或者活的情感让人遵守道德行为的准则,如同教会宗教里的教会一样。但中国的学校用来唤醒和点亮人的歧视或者活的情感的方法不同于别的国家的教会宗教里教会所用的方法。学校,中国孔子国家信仰里的教会,不是通过激励和点亮对孔子的无限敬仰、爱和狂热的情感来唤醒和点亮启示或者活的情感。孔子在他的一生中的确在他的直系门徒里面激发了一种无限敬仰、爱和狂热的情感,而且在他死后,在研究并理解他的所有伟人中间同样激发了一种无限敬仰、爱和狂热的情感。但是我们知道,孔子在他活着的时候以及在他死后,没有像世界上别的伟大宗教的创立者那样,曾激发了人类大众同样的赞美、爱和狂热的情感。中国的普通大众,并不像伊斯兰国家的普通大众赞美崇拜默罕默德,或者如同欧洲国家的普通大众赞美崇拜耶稣基督那样,赞美崇拜孔子。在这方面,孔子就不属于宗教建立者那一类人。为了成为欧洲词义上的宗教建立者,一个人必须有特别甚至异常强烈的情感天性。孔子事实上是商王室的族裔后代,这个朝代在孔子生活的朝代之前统治中国--这个种族具有希伯来人民同样强烈的情感天性。但是孔子自己生活在周王室的王朝里,周王室--它是具有类似希腊人的良好理智天性的种族,周公就属于这个种族,我说过,他是前孔子信仰的建立者,或者说是中国的旧约信仰时期的真正代表。因此,如果做个类比的话,孔子就是希伯来人的出身,具有希伯来种族强烈的情感天性,同时接受了最好的理智教育,具有希腊文明所能给予的最好的理智修养。事实上,正如现代欧洲伟大的歌德,有一天欧洲人会认识到伟大的歌德所具有的最完美的人性,是欧洲文明产生的真正的欧洲人,正如中国人认识到孔子具有最完美的人性一样,他是中国文明产生的真正中国人--我要说,正如伟大的歌德,孔子受过教育,有教养,因而不属于宗教建立者之类的人。事实上,在孔子活着的时候,他并没有被人们所了解,除了他最亲密人和最直系的门徒之外。(z-30) 我说,中国的学校,是孔子的国家信仰的教会,不是通过激起和唤醒对孔子的赞美、爱和狂热的情感来唤醒和点亮启示或者活的情感来让人遵守道德行为准则。那么中国的学校是如何唤醒和点亮启示或者活的情感来让人遵守道德行为准则呢?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学校--中国国家信仰的教会--是通过教他们诗歌来唤醒和点亮人的启示或者活的情感,由此让他们遵守道德行为准则--事实上,所有真正的文学伟人的著作,如我说过的那样,都具有宗教的所有道德行为准则中有的启示或者活的情感。马修·阿诺德,在谈到荷马和他的诗歌的高贵品质时说:"荷马诗歌以及少数文学伟人的作品的高贵品质,能够净化蒙昧的人,能够改造他"。事实上,无论什么都是真实的,无论什么都是正直的,无论什么都是纯洁的,无论什么都是可爱的,无论什么都是有好名声的,如果有任何美德,如果有任何赞誉的话--学校,中国的国家信仰的教会,都会让人思考这些事情,通过使他们对它们的思考,唤醒和点亮了启示或者活的情感,从而让他们遵守道德行为准则。(z-26) www/xiaoshuotxt.co m 第18节:对父母的爱 小说txt天堂 但是你们会记得,我告诉过你们文学伟人的真正著作,比如荷马诗歌,不能传达于大众,因为文学伟人使用的是受过教育的人的语言,这不能为人类大众所理解。事实既然如此,那么孔子教导的体系,儒教,中国的国家信仰,是如何唤醒和点亮了人类大众、中国的普通大众的启示或活的情感,让他们遵守道德行为准则呢?好,我曾告诉你们,中国相应于别的国家的教会宗教里的教会组织的是学校。但这并不完全正确。在中国孔子的国家信仰里,真正与别的国家的教会宗教里的教会相应的真正组织--是家庭。真正的教会--学校不过是它的一个附属物--中国的孔子国家信仰的真正会,是每一个房屋有祖先牌位和祖先拜堂,在每一个村镇有祖先庙堂的家庭。我曾经告诉你们说,启示之源,世界上所有的伟大宗教让人、让人类大众遵守道德行为准则的真正动力,是教会激励和唤起人们对宗教的宗师和创立者的无限的赞美、爱和狂热的情感。那么,在中国的国家信仰里面,让人、让中国的普通大众遵守道德行为准则的启示之源,真正的动力是"对父母的爱"。基督教教会宗教的教会,说:"爱基督。"中国孔子的国家信仰的教会--每个家庭的祖先排位--说"爱你的父母"。圣保罗说:"让每一个人都唤基督的名,远离不公正。"而《孝经》的作者,这本书写于汉朝,类似于基督的中国人,他说:"让爱父母的人远离不公正。"简言之,正如基督教教会宗教的本质、动力、真正的启示之源,是对基督的爱,国家信仰,中国的儒教的本质、动力、真正的启示之源是"对父母的爱"--孝顺,以及祖先崇拜仪式。(z-72) 孔子说:"在父辈聚集的地方聚集;举行他们举行过的典礼;演奏他们演奏过的音乐;敬他们所敬;爱他们所爱;事实上,好像他们还活着那样对待死去的先人,虽然他们已经离开,却好像还是和我们在一起,这是孝顺的最高境界。"孔子还说:"敬重死者,怀念过去,人的美德会增加。"(cogitavidiesantiques,etannoseternosinmentihabui)这就是中国的国家信仰,儒教,如何唤醒和点亮人们的启示或者活的情感,从而使得他们遵守道德行为准则的方法,所有这些法则中最高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对皇帝效忠的绝对责任,就像世界上所有伟大宗教里面最高最重要的道德行为准则就是畏惧上帝一样。换言之,基督教的教会宗教说:"畏惧上帝,服从他"。而孔子的国家信仰--儒教说:"尊敬皇帝,效忠他"。基督教教会宗教说:"如果你畏惧上帝并服从他,首先要爱基督。"孔子的国家信仰,或者儒教说:"如果你想尊敬皇帝并效忠他,首先要爱你的父母"。 现在,我已经为你们揭示了,中国文明为什么自孔子时代以来这2500年没有心灵和头脑冲突的原因。之所以没有这种冲突,其原因是中国人,甚至中国的普通大众,没有宗教需要感--我是说欧洲词义上的宗教;而中国人没有宗教需要感,其原因是中国人在儒教里有某种东西可以取代宗教。这种东西,我已经向你们说明,是孔子在他给中华民族的国家信仰里教导的对皇帝的效忠的绝对责任的原则,称为名分大义的荣誉法典。孔子为中国人民所做的最伟大的工作,我说过,是给了他们国家信仰,教导他们对皇帝的效忠的绝对责任。 因此,我认为,探讨孔子以及他为中华民族所做的事情是必需的,因为它与我们现在讨论问题--中国人的精神--非常相关。因为我想告诉你们,你们也会从我所说的话里理解到,中国人,特别是受过教育的中国人,有意地忘记并放弃了他曾经效忠的荣誉法典,中国孔子的国家信仰的名分大义,对皇帝或者元首效忠的绝对神圣责任,这样的中国人已经丢掉了中国人的精神,丢掉了他的民族和种族的精神:他不再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最后,让我简单地总结一下关于我们讨论的题目--中国人的精神或者真正的中国人,我想要说些什么。真正的中国人,我向你们说明过,是过着具有成人的理智同时具有孩子的单纯心灵的生活的人,中国人的精神是灵魂和理性的恰当结合。现在,如果你考察中国人的心灵在第一流的艺术文学作品里的产品,你会发现它正是灵魂和理性的恰当结合--让这些作品悦人可喜。马修·阿诺德对荷马诗歌的评论对中国所有第一流的文学同样适合,"不但具有深刻触动人性本心的力量,这是伏尔泰不能企及的弱点,也具有伏尔泰那令人惊异的朴素性和理性。" wWw。xiaoshuo txt.coM 第19节:中国妇女 小/说.t/xt.天+ 马修·阿诺德把这位最好的希腊诗人的诗歌称为富有想象力的理性的女祭司。中国人的精神,正如在最好的标本、也就是他们的艺术和文学的作品里面是看到的那样,正是马修·阿诺德所说的富有想象力的理性。马修·阿诺德说:"后来的异教徒的诗歌依靠感觉和理智生活;中世纪基督徒的诗歌靠心灵和想象生活。而现代精神生活,当今的现代欧洲精神的主要因素,既不是感觉和理智,也不是心灵和想象,而是富有想象力的理智。" 如果马修·阿诺德这里所说的是真的,今日欧洲人民的现代精神的因素是富有想象力的理性,那么你就会发现中国人的精神对欧洲人有多么巨大的价值--这种精神就是马修·阿诺德所谓的富有想象力的理性。我说,它非常有价值,非常重要,值得研究、值得理解、值得热爱,而不是忽视、轻视、试图毁灭它。 但是现在,在我最后作结论前,我想给你们一个警告。在考虑我给你们说明的中国人的精神时,你们一定要记住它不是科学,哲学,神学,或者什么主义,比如勃拉瓦茨基夫人(31)或者贝赞特夫人(32)的神学或者主义。中国人的精神甚至不是心理活动--一种大脑和心灵的活跃运转。我想告诉你们,中国人的精神是心灵的状态,灵魂的性情,你们不能像学速记或者世界语一样学习它,--简单说,它是一种心态,或者用诗人的话说,一种宁静祥和的心态。 最后,请允许我为你们朗诵非常中国化的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几行诗,它胜过我本人说过的或能说的任何言词,它为你们描述了中国人的精神中宁静祥和的心态。这几行英国诗以我力所不及的手法向你们呈现了中国式人性里灵魂和理性的完美结合,以及赋予真正中国人无以言表的文雅的宁静祥和,华兹华斯在《丁登修道院》这首诗里说:(z-21) 同样,凭借它们 我还在更高尚的方面 得到别的馈赠:祥和的心态 让神秘的重负, 让整个难以了解的世界给予的 沉重恼人的负担, 得到缓解:--在宁静祥和的心态下 柔情引导我们前行,-- 直到我们的肉体的呼吸 甚至血液的流动 都停下了,我们的身体已经 熟睡,成了活的灵魂: 我们的眼睛在和谐的力量下变得 宁静,在快乐的力量下变得深邃, 我们看清了万物的生命。 宁静祥和的心态让我们看清了万物的生命:这就是充满想象力的理性,这就是中国人的精神。 中国妇女 马修·阿诺德,他在谈到圣经里的论据在下议院被用来支持一个授予男人和他亡妻的妹妹结婚的法案时说:"仔细考虑这件麻烦事,谁会相信,当女性天性、女性观念以及我们和她们的关系出了问题时,优雅敏悟的印欧种族,发明了缪斯女神、骑士精神、圣母玛丽娅的印欧种族,却发现这个问题的定论出自拥有七百个妻和三百个妾的贤明国王治下的闪族人?" 这里,我想从上文冗长引用的句子中取得的词是"女性观念"。那么什么是中国的女性观念呢?什么是中国人民的女性天性的观念以及她们与那种观念的关系?而在深入探讨之前,虽然我敬重马太阿诺德,尊重印欧种族,我还是要说,闪族,古希伯来人的女性观念并不像马修·阿诺德用他们最贤明的国王有大批妻妾这个事实所推测的那般恐怖。因为古希伯来人的女性观念,如我们可以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找到的那样:"谁能找到贞洁的女人?她的价值远胜红宝石。她的丈夫安心的信赖她。天没亮她也起床了,给家人准备食物,给姊妹准备嫁妆。她扶着纺锤握着卷线杆。下雪了她不会担心家人;因为她的家人穿着大衣。她言谈明智语调亲切。她照看家人不吃闲饭。她的孩子在成长并祝福她,她的丈夫祝福并赞美她。" 我认为,这毕竟不能算恐怖,不能算糟糕--这就是闪族人的女性观念。当然它不像印欧种族的女性观念,像圣母玛丽娅或者缪斯女神那么脱俗。然而,我认为必须承认--圣母玛丽娅和缪斯非常适合在房间里作为画像挂起来,但如果你把扫帚放在缪斯手里或者让玛丽娅进厨房,可以肯定你的房间会一团糟,早上起来你多半也会吃不到早餐。孔子说:"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但是,如果希伯来人的女性观念无法和圣母玛丽娅或者缪斯相比,那么我认为,它能很好地和现代欧洲的女性观念,今日欧洲和美国的印欧人种的女性观念相比。我不是说英格兰的妇女参政论者。把古希伯来人的女性观念和现代具有的,比如现代小说里的女主角的女性观念做比较,例如小仲马的茶花女。顺便提一下,人们可能有兴趣知道,在所有翻译成中文的欧洲文学作品中,小仲马的这部将污秽堕落的女人看作超级女性理想的小说,在目前赶时髦的现代式中国最为畅销,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本法国小说的中文译名为《茶花女》,它甚至已被改变成戏剧,风行于中国大江南北的剧院舞台。现在,如果你将闪族的古代女性观念,那为了丈夫不怕雪冻、一心只要丈夫穿得体面的女性,同今日欧洲印欧种族的女性观念,那个没有丈夫、因而用不着关心丈夫的衣着,而自己却打扮得华贵体面,且最后胸前放一朵腐烂茶花而终的茶花女相比:那么你就会懂得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伪的和华而不实的文明。(z-54)(z-42) ww w.xIaoshuotxt.。com 第20节:为他人而活  小_说txt天'堂 不但如此,即使你把古希伯来人的女性观念,那手不辞纺锤、指不离纱杆,那勤于家务、从不吃闲饭的妇人。同现代赶时髦的中国妇女,那指不辞钢琴、手不离鲜花,穿着黄色贴身衣、馒头遍挂镶金饰,到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大厅里,站在乱七八糟的人群面前搔首弄唱的女人相比:假如你比较这两种女性观念,那么你就会知道,现代中国离开真正的文明是多么迅速和多么遥远了。因为一个民族中的女性正是该民族的文明之花,是该文明国家的国家之花。 现在,我们还是回到原来的问题上:中国的女性观念到底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它与我上面所讲到的古希伯来人的女性观念本质上一样,但又有一个重要区别。它们的相同点在于,两种女性观念都既不是仅仅挂在屋子里的偶像,也不是男人终日拥抱和崇拜的对象。中国的女性观念就是一个手拿扫帚打扫和保持房屋清洁的妇人。事实上,中国的"婦"字,本来就是由一个"女"和一个"帚"两个部分构成。古代中国人把妇女称作一个固定房子的主人--厨房的主人(主中馈),毫无疑问,这种真正的女性观念--一切具有真正而非华而不实文明的人们心中的女性观念,无论是希伯来人,还是古希腊和罗马人,本质上都与中国人的女性观念一样:即真正的女性观念总是hausfrau,家庭主妇,管家务的女人。 接下来,让我们更为详细地来讲。从远古时代流传下来,中国人的女性观念,就一直被概括在"三从"和"四德"里。那么何谓"四德"呢?它们是:首为"女德",次为"女言",三为"女容",最后为"女工"。"女德"的意思是指妇人不要求特别有才智,但要谦恭、腼腆、殷勤快活、纯洁坚贞、整洁干净,又无可指责的品行和完美无缺的举止;"女言"的意思是指不要求妇人有雄辩的口才或才华横溢的谈吐,不过要仔细小心地琢磨用词,不能使用粗鲁的语言,并知道什么时候当讲,什么时候该住嘴;"女容"意味着不必要要求太漂亮或太美丽的容貌,但必须收拾得整齐干净、穿着打扮恰到好处,不能让人背后指指点点;最后,"女工"意味着不要求妇人有什么专门的技能,只要求她们勤快而专心致志于纺织,不把时间浪费在嬉笑之上。要做好厨房里的事情,把厨房收拾干净,并准备好食物。家里来了客人时尤为如此。这些都是汉朝伟大的史学家班固之妹曹大家或曹女士写在《女诫》中的、对妇女言行的四条基本要求。(z-48) 那么什么又是中国妇道中的"三从"呢?所谓"三从",实际上指的是三种无私的牺牲或"为他人而活"。也就是说,当她尚未婚配时,要为她父亲活着(在家从父),当她结婚后,要为其丈夫活着(出嫁从夫),而当她成为寡妇时,又必须为孩子活着(夫死从子)。事实上,在中国,一个妇人的主要生活目标,不是为她自己而活,或者为社会而活;不是去做什么改良者或者什么女性感情会的会长;甚至不是去做什么圣徒或给世界行善;在中国,一个妇人的主要生活目标就是做一个好女儿,一个好妻子和一个好母亲。我的朋友一个外国太太曾写信问我,中国人是否真的像穆斯林一样,相信妇人是没有灵魂的?我回信告诉她说,我们中国人并不认为妇女没有灵魂,我们只是认为一个妇人--位真正的中国妇人是没有自我的。谈起中国妇人的这种"无我",使得我非要在一个非常难的问题上多说几句--这个问题不仅难,我恐怕要使那些受过现代欧洲教育的人们明白它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是中国的纳妾制。我担心这个纳妾问题不仅难谈,而且在公开场合讨论它还是挺危险的。但是,正如一首英国诗所说的:"傻瓜冲进了天使都畏惧的地方。"在此,我将尽最大努力去解释,为什么在中国纳妾并不是像通常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是一个不道德的风俗。关于这个纳妾问题,我要讲的第一件事,正是中国妇女的那种无私无我,它使得纳妾在中国不仅成为可能,而且并非不道德。在做进一步阐述之的,请让我说明一下,在中国,纳妾并不意味着娶许多妻子。按照中国的法律,一个男人是只能娶一个妻子的,但他却可以纳许多妾或丫头,只要他乐意。在日本,一个侍女或妾被称作"te-kaki"(一个手靠)、"mc-kaki"(一个眼靠),--这就是说,当你累了的时候,手有所触摸,眼有所寄托。我说过,在中国,理想女性并不要求一个男人终其一生去拥抱她和崇拜她,而恰恰是她自己要纯粹地、无私地为丈夫活着。因此,当她丈夫病了或因操劳过度、身心疲惫,需要一个手靠、一个眼靠,使他得以恢复健康去适应生活和工作时,"无我"的妻子便给予他这一切。这就好比在欧美,一个好妻子当支夫病了或急需的时候,递给他一把靠椅或一杯山羊奶。事实上,在中国正是妻子的那种无我,她的那种责任感,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允许男人们可以有侍女或纳妾。然而人们会对我说:为什么只是要求妇女无私和做出自我牺牲呢?男人们为什么不?对此,我的回答是,不是不要求男人这样。在中国,--那些辛辛苦苦支撑家庭的丈夫们,尤其当他是一个上人的时候,他不仅要对他的家庭尽责,还要对他的国王和国家尽责,甚至在对国王和国家服务的过程中,有时还要献出生命:这难道不也是在做牺牲吗?康熙皇帝临终前躺在病床上发出的遗诏中曾说,他直到临终时才知道,在中国做一个皇帝,是一种多么大的牺牲。(s-11)让我在此顺便说一下,这个康熙皇帝,布兰德和白克豪斯先生在他们最近出版的著作中,将其描绘成一个身宽体大、孤独而又令人恶心的"淫棍",并认为他最终正是葬送在那一大堆妻儿手里。当然,对当代人如布兰德和白克豪斯之流来说,纳妾不被视作卑鄙龌龊、令人作呕的东西,倒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因为这种人的病态的想象,除了卑鄙、龌龊、令人作呕的东西外,还能指望什么别的东西呢?当然这是题外话。下面我想谈谈每个真正的中国人的生活--上自皇帝,下至人力车夫和厨房帮工--以及每一个真正的妇人,他们实际上都过着一种牺牲的生活。在中国,一个妇人的牺牲是为她那被称作丈夫的男人无私地活着;一个男人所作的牺牲是供给和保障他的妻子,他带回家中的女人连同她们可能生下的孩子的所有开销。的确,我常对那些爱谈中国纳妾之不道德的人们说:在我看来,中国的那些纳有群妾的达官贵人们,倒比那些摩托装备的欧洲人,从马路上捡回一个无依无靠的妇人,供其消遣一夜之后,次日凌晨又将其重新抛弃在马路上,要更少自私和不道德成分。纳妾的中国官人或许是自私的,但他至少提供了住房,并承担了他所拥有的妇人维持生计的责任。事实上,如果说中国官员是自私的,那么我将说那些摩托装备的欧洲人不仅自私,而且是些懦夫。罗斯金说过:"一个真正的战士的荣誉,毫无疑问不是杀了多少敌人,而是愿意并随时准备去献身。"同理,我说,一个妇人的荣誉--在中国,一个真正的妇人,不仅要爱着并忠实于她的丈夫,而且要绝对无我地为她丈夫活着。事实上,这种"无我教"就是中国的妇女尤其是淑女或贤妻之道。这正如我在别的地方努力阐明的"******教"即男人之道--中国的君子之道一样。外国人只有弄懂了这两种"道"或"教",中国人民的"******教"和"无我教",他们才能理解真正的中国男人或真正的中国妇女。(z-46)然而人们又会问我:"爱如何?难道一个爱着妻子的男人,还能够有心去爱同一屋里妻子身旁的其他女人吗?"对此,我的回答是:是的--为什么不能呢?因为一个男人真正爱其妻子,并不意味着他就应该一辈子拜倒在她的脚下去奉承她。衡量一个男人是否真正爱她的妻子的尺度,是要看他是否能合情合理地,尽心尽力地去做不仅保护她,而且不伤害她及其感情的事。如今,要带一个陌生女人到家,是一定会伤害妻子及其感情的。然而,在此,我要指出的是:正是这种我所称作的"无我教"可以保护妻子免于伤害,正是中国妇女这种绝对的无我,使得她在看到丈夫带别的女人进家门的时候,可能不感到伤害。换句话说,在中国,正是妇女的那种无我,使她的丈夫能够、或允许丈夫纳妾,同时她却没有受伤害的感觉。对此,请允许我说明一下:在中国,一个绅士--一个真正的君子,是从来不会不经其妻子的允许就擅自纳妾的。一个真正的淑女或贤妻,不论何时,只要她丈夫有纳妾的合适理由,她也决不会不同意的。我知道许多丈夫,人过中年之后,因没有孩子想纳妾,但因妻子不同意而最终打消了念头的事例。我甚至还得知这样一件事情:有个丈夫,他妻子有病,身体很差,但他却不想因此按其妻子本该做出牺牲的要求那样去做。当他妻子催促他赶紧纳妾的时候,他拒绝了。然而他的妻子没经他知道和允许,不仅为其纳进一妾,并且还迫使他与妾同房。事实上,在中国,保护妻子免于其妾的侮辱,便是丈夫对妻子的爱。所以,在中国,与其说丈夫因纳妾就不能真正地爱他的妻子,毋宁说正因为他们极其爱他们的妻子,才有纳妾的权利和自由,且不担心滥用这种特权和自由。这种特权,这种自由有时常常被滥用,尤其是在像今日这般混乱的中国,男人们的廉耻感处于最低下状态的时候。但即使是这种时候,我认为,中国男人被允许纳妾所含的对妻子的保护,仍然是她丈夫对她的爱,一种丈夫之爱,而且,在此我要补充的是,这种爱是那么得体,一一那种真正的中国绅士对分寸掌握得如此完美的得体。我真怀疑在一千个普通欧美人中,是否有一个能在同一间房里拥有一个以上的女人而不把家变成斗鸡场或地狱的。简而言之,正是这种得体--真正的中国绅士那种完美的分寸掌握,使得丈夫在纳进和带人一个妾,一个手靠、一个眼靠入内室时,他的妻子不感到受伤害的情况成为可能。概括地说,--正是那种无我教,那种妇女、那种淑女或贤妻的纯粹的无私,--那种丈夫对他妻子的爱和他的得体--那种真正的中国绅士完美的分寸掌握,正如上文我所说过的,使得纳妾在中国不仅可能,而且并非不道德。孔子日:"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 wW w.xia oshuotxT.Com 第21节:公民婚姻 ,小说_t_xt天堂 下面,为了使那些可能仍对中国的丈夫们的"真实的爱"持怀疑态度的人们相信,在中国,丈夫们能深深地爱着他们的妻子,我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和文学作品中举出充分的证据来。在这里,我本十分愿意引用和翻译一首挽歌,它是唐代诗人元稹为悼念亡妻而作。遗憾的是,这首诗太长了,在已经是过于拖沓的拙文里不太合适引用。然而,如果开始认识中国人,有希望了解那种情感--真正的爱,而不是当今人们常常误解为所谓的性爱,--在中国,一个丈夫对他的妻子的爱是多么的深挚,那么就应该去读一读这首挽歌。它在任何一本唐诗集中都能找得到。这首挽歌的标题是"遣悲怀"。由于不能在此引用这首长诗,我打算以一个现代诗人所写的另一首短诗来替代它。这个诗人,曾经是已故总督张之洞的幕僚,他携妻带子,作为总督的随行人员到达武昌,在那呆了多年之后,其妻去世。由于过分悲痛,他不得不马上离开武昌。在动身时,他写下了那首挽诗。该诗原文如下:(z-51) 此恨人人有, 百年能有几? 痛哉长江水, 同渡不同归。 用英语表达其意思,大概是这样: thefeelinghereiscommontoeveryone, onehundredyearshowmanycanattain? buttisowatersoftheyangtze, togetherwecame,------buttogetherwereturnnot. 同丁尼生下面的诗相比,这首诗的感情即便不是更深沉,至少也是同样深沉。而它的用字更少,语言更为简洁明了。丁尼生的诗写道: 撞啊,撞啊,撞啊, 撞击在你冰冷灰白的岩石上,噢,海呀! …… 你轻抚的手突然消失, 你的声音却犹然在耳! 然而,如今在中国,妻子对她丈夫的爱又如何呢?我认为这无须证明。我们中国,新娘和新郎按规矩在婚前是彼此不能相见的,但即使这样,新娘和新郎之间的爱依然存在。这一点从唐代的一首四行诗中可以看到: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33) 为了说明这些,我必须谈谈中国婚姻的某些风俗。在中国,合法的婚姻必须行"六礼",首先,是"问名",即正式提婚;其次,是"纳彩"(接受丝织赠品),即订婚;第三,是"定期",订下结婚日子;第四,是"迎亲",即迎娶新娘;第五,是"奠雁",洒酒雁上,即山盟海誓,保证婚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雁北认为是所有配偶中最忠贞的;第六,是"庙见"。在这六礼重,最后两礼至关重要,为此,我打算对它们作些详细描述。(z-32) 目前,第四礼娶新娘,除了在我的家乡福建省仍保持着古老的风俗之外--一般都免除了。因为它给郎家造成太多的麻烦和浪费。如今,新娘已不再是被迎娶,而是被送到新郎家去,当新娘入郎家时,新郎站在门口迎接,并由他自己亲自打开新娘所乘的轿子,迎她到堂屋中,在堂屋,新娘和新郎拜天地,也就是他们双双面对着厅堂的大门、跪在苍天面前。厅堂里放一张桌子,桌上摆两根红烛,接着丈夫洒酒在地--前面放着新娘随身携带的雁,这一礼节就是所谓的"奠雁",在雁面前洒酒祭奠,在男女之间山盟海誓--他发誓对她******,她发誓对他忠贞,正如同他们眼前所看到的双雁一样,坚贞不渝。从这时开始,可以说他们就变成了理所当然的亲密丈夫和甜蜜妻子了。但这种结合,还只是通过了道德法、君子法--他们彼此互予忠贞二字,还没有得到公民法的承认。所以,这一礼节可以被称作道德的或宗教的婚姻。(z-34) 接下来的礼节,是所谓的新娘和新郎之间的交拜。站在厅堂右边的新娘,首先跪在新郎面前,新郎也相对而跪,然后他们交换位置,新郎站到新娘站过的地方,朝她跪下--她也如法回跪。在此,我想指出的是,毫无疑问,这种交拜礼,在男女之间,在夫妇之间,是完全平等的。 如前所述,那种誓约礼可以被称为道德或宗教婚姻。以区别于三天之后接之而来的、可以被称为公民婚姻的礼仪。在道德或宗教婚姻中,男女双方在道德法面前,在上帝面前结成了夫妻。这种仅仅限于该男女之间。在中国,所有社会和公民生活中,家庭几乎都替代了国家--国家只是作为一个公开的外在的法庭而存在,--家庭在我所讲的道德或宗教婚姻中,对婚姻或男女婚姻是没有任何法律上的裁判权的。实际上,从婚姻开始的第一天到第三天举行的"公民婚姻"止,新娘不仅不被介绍,而且也不允许露面或被新郎的家庭成员窥见。 www。xiaoshuotxt.c o m 第22节:情人婚姻 小*说**t*xt**天*堂 这样,新娘和新郎在一起住过了两天两夜,可以说不算合法,但却已收了作为夫妻的甜蜜和幸福。在第三天--跟着就是中国婚姻中最后一礼的到来--庙见,如果其家庭的祖庙就在近旁--那当然在祖庙进行,但对于那些住在城镇,而附近又没有祖庙的人们,这一礼仪则在有身份、有名望、哪怕很穷的人家的祖庙或祠堂里举行。这种祖庙、庙堂或圣祠,里面都有一个灵台,或在墙上贴有红片纸,正如我在别的地方所说过的那样,它们是礼教这一国教的教堂,中国的这种教堂,在性质上同基督教国家中的教会式宗教的教堂是一致的。 这一仪式--庙见,首先由新郎的父亲去跪到祖庙的灵台前,如果无父,则有该家庭中最亲的长者代行--对祖宗的亡灵宣告,家庭中的一位年轻成员现已娶妇进门。然后,新郎新娘依次跪到同一祖宗灵前。从这时开始,那男那女--不仅在道德法或上帝面前--而且在家庭面前、国家面前、国法面前,结成了夫妻。因此,我称这一庙见礼仪--中国人婚姻中的祠堂祭告--为社会的或公民的婚姻。而在这公民婚姻之前,那个女子,那个新娘--按照《礼》竟的规定--是不能算一个合法的妇女的("步庙见不成妇")。同时,据《礼》经规定,如果那新娘在祭祀前暴亡,则不许在夫家受祭烧纸--她丈夫烧纸祭奠她的地点和她的祭奠灵位也不放在丈夫家族的祖庙里。 这样,我们看到,在中国,一个合法的公民婚约不是那个女子和男人之间的事情,而是那个女子同她丈夫家庭间的事情,她不是同他本人结婚,而是进入他的家庭。在中国,一个太太的名片上,往往不写长某某的夫人,如"辜鸿铭夫人",而是刻板地写成"归晋安冯氏裣衽"之类话语。在中国,这种妇女同丈夫家之间的婚约,夫妇双方都绝不能不经丈夫家的许可人以撕毁。这正是中国和欧美婚姻的根本不同之处所在。在欧美,人们的婚姻--是我们中国人所称为的情人婚姻,那种婚姻只是基于单个男女之间的爱情,而在中国,婚姻正如我曾说的,是一种社会婚姻,一种不建立在夫妇之间,而介于妇人同丈夫家之间的契约--在这个契约中,她不仅要对丈夫本人负责,还对他的家庭负有责任。通过家庭再到社会--维系社会或公民秩序。实际上,最终推及到整个国家。最后,让我在此指出,正是这种婚姻的公民观念,造成了家庭的稳固。至此,请允许我进一步指出--在欧美,人们表面上似乎都懂得公民生活意味着什么,懂得并具有一个作为真正的公民的真实概念--一个公民并不是为他自身活着,而首先是为他的家庭活着,通过这形成公民秩序或国家。--然而,在对这两个字的真实地感知中,欧美却未能形成稳定的社会、公民秩序或国家这样的东西--恰如我们今天在现代欧美所见的那样,其国家中的男男女女对社会或公民生活并没有一个真实的概念--这样一个设有议会和统治机器的国家,假如你愿意,可以把它称作"一个巨大的商行"。或者说,在战争期间,它简直就是一群匪徒和海盗帮--而不是一个国家。实际上,在此我可以进一步指出,这种作为一个只关心那些最大股东自私物质利益的大商行那虚伪的国家观念--这种具有匪徒合作精神的虚假的国家观念,归根到底,是目前已在继续进行的可怕战争的根源。简言之,缺乏一种对公民生活的真实观念,就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真正的国家,哪还谈得上什么文明存在的可能!对我们中国人来说,一个不结婚没有家庭和栖身之所的男人,是不能成为一个爱国者的,假如他良心被唤起,成为了一个爱国者--我们中国人也称其为强盗爱国者。事实上,一个人要想拥有一个真实的国家或公民秩序观念,他就必须首先拥有一个真实的家庭观念,而要拥有一个真实的家庭和家庭生活观念,一个人又必须首先拥有一个真实的婚姻观念--结婚不是去结一种情人婚姻,而是去结上述我努力描述的那种公民婚姻。(z-39) 还是言归正传吧。现象爱你们能够想象得出那可爱的妻子是如何等待到天明--去敬拜公婆,梳妆完毕后低声问其夫婿,画眉深浅程度如何了--从这里你们能够晓得我所说的中国夫妇之间有着爱情,尽管他们在婚前彼此并不相识,甚至在婚礼的第三天也如此,但他们之间存在爱情却是事实。如果说你认为上述的爱还不够深,那么,接着我再举一个妻子写给她身在远方的丈夫的两行诗:(z-52) wWw。xiaoshuo txt.coM 第23节:女性形象 小.说。t/x/t天.堂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在莎士比亚"当你喜欢它时"这一剧中,剧中人罗莎琳德对她的表哥塞尼亚说:"哦,表哥,表哥,我的小表哥,你最了解我的爱有多深!但我无法表达:我的爱,就像葡萄牙海湾一样无穷无尽。"在中国,一个妇人--一个妻子对丈夫的爱,和那个男人--那个丈夫对他妻子的爱,可以说就像罗莎琳德对她表哥之爱一样深不可测,无法形容。它就如同葡萄牙海湾那般无穷无尽。 然而,我要谈谈它们彼此之间的那些不同之处。我说过,在中国人完美的女性观念和古希伯来人的理想女性观念,是由差异的。《所罗门之歌》中,希伯来情人这样表达他对他太太的爱:"你是多么漂亮,哦,我的爱,你和苔尔查一样美,像耶路撒冷一样秀丽,像一支揭竿而起的军队一样可怕!"即使在今天,凡见过美丽的黑眼睛的犹太女人的人们,也都会承认,这幅描绘古希伯来情人赋予他们种族的理想妇女形象的图景真实而又鲜明。可是,对于中国人女性观念形象,在此,我想指出的是,其中却丝毫也不存在使人感到可怕的因素,无论在肉体上,还是在精神上都是如此。即使是中国历史上那个美丽的、"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中国"海伦",她可怕,也只是因为她内在的魅力不可抗拒。我再前篇题为"中国人的精神"一文中,曾谈到一个英文字"gentle"(文雅),并用它来概括中国人性类型给他人留下的整个印象。如果这一概括对真正的中国人来说,是真实可信的,那么,它对于真正的中国妇女来说,就更准确了。事实上,真正的中国人的这种"文雅",在中国妇女那里,变成了神圣的奇特温柔。中国妇人的那温柔,那谦恭和柔顺,就如同《失乐园》中弥尔顿的除夕,那个妇女对她的丈夫说的那样: 上帝是你的律法,你,是我的律法;此外,我一无所知,这便是妇人最幸福的知识和荣耀。 确实,中国人的理想妇女形象中,这种至善至美的温柔特性,你从其他任何民族的理想女性形象中都无法找到,--没有任何文明,无论是希伯来、希腊还是罗马,都不具备这一特性。这一完美的、神圣而非凡的温柔,只有在一种文明--基督教文明中,当它臻于极致的文艺复兴时期才能找到。 如果你们读过薄伽丘的《十日谈》中格雷塞尔达那个美丽的故事,你们就会从中窥见真正的基督教的理想妇女形象。然后,你就会懂得中国人的理想妇女形象中这种完美的恭顺,这种神圣的、纯粹无私的温柔意味着什么。(z-70) 简而言之,就这种神圣而非凡的温柔性而言,那种真正的基督教的理想妇女形象,同中国人的女性观念形象是大体相同的,但它们之间也有一个细微的差别。假如你仔细比较一下基督教中的圣母玛丽亚,她不同于中国的观音菩萨,而恰恰与杰出的中国艺人刻画的女妖形象相同,你就能看出这种差别--基督教理想的妇女形象同中国人女性观念中的形象间的不同。圣母玛丽亚很温柔,中国的完美女性也温柔;圣母玛丽亚优雅悠然,轻灵绝妙,中国的理想女性也同样轻柔优雅,妙不可言。然而,中国的理想女性要胜一筹的是,她们还轻松快活而又殷勤有礼。要想对"有礼"一词所表达的这种妩媚的优雅,你不得不回到古希腊,--(z-53) 哦,我愿去斯佩希卓克河流的原野和泰奇塔山麓,那斯巴达姑娘们跳着酒神舞的地方! 事实上,你将不得不去到德沙利的原野和斯佩希卓克河流过的地方,去到斯巴达姑娘载歌载舞的泰奇塔山麓。 毋庸讳言,中国自宋朝以来,这些可称作儒教禁欲主义者的宋代理学家们,他们把儒教弄窄了,使其变得狭隘和僵化,而在这一思维途径下,儒教精神,中国文明的精神被庸俗化了。--从那时起,中国的女性丢掉了许多优雅与妩媚--"有礼"一词所表达的含意。因此,如果你想在真正的中国人理想的女性形象中看到"有理"所表达的优雅与妩媚,你将不得不去日本,在那里,甚至直到今天,依然保存着唐朝时期纯粹的中国文明。正是中国理想女性形象那神圣而非凡的温柔所形成的、"有礼"一字所表示的这种优雅与妩媚,赋予了日本女子以"名贵"的特征--甚至与当今最贫困的日本妇女也不例外。 谈到"有礼"一字所表达的这种妩媚和优雅的特色,请允许我在此引用马修·阿诺德的几句话。阿诺德把英国古板拘泥的新教教徒的理想女性形象,同法国灵巧娇嫩的天主教徒的理想妇女形象相对照,比较法国诗人毛利斯·德·古宁受人爱戴的妹妹欧根尼·德·古宁,和一个写过题为《爱玛·塔莎姆小姐》一诗的英国妇女,然后他说:法国妇女是朗古多克的一名天主教徒,英国妇女是玛戈特的一名新教徒,玛戈特英国新教徒那古板拘泥的想象,体现在它所有无聊乏味的议论中,体现在它一切丑陋不合宜之中--补充一句,也体现在它所有的予人裨益之中。在这两种生活的外形和样式之间,一面是朗古多克圣诞节上古尔琳的"nadalet",她复活节在泥地里做的礼拜,她作为圣徒一生的日常诵读;另一面,则是塔莎姆小姐的新教那赤裸的、单调空虚和狭隘的英国礼仪,她与玛戈特霍雷广场上的礼拜这合伙结成的教会组织;她用软绵绵、甜腻腻的声音对那激昂短诗的吟唱: www-xiaoshuotxt-c o m 第24节:永恒的生命 (小/说/t/xt|天|堂) 我主耶稣直到,并感到了他血液的流动, "那就是永恒的生命",那就是人间的天国! 她年轻的来自主日学校的女教师,和她那身为可尊敬阶层之领袖的托马斯·罗先生--在这两者之间,差异何其大!从表面上看,这两种生活仿佛是相似的,可考究她们生活的全部详情,却又是多么地不同!对于这种不同,有人说是非本质的和无关紧要的。不错,这种差异是非本质的,但若认为它是无关紧要的,那就错了。在英国仪礼之新教下的宗教生活,明显缺乏优雅与动人之处,这绝非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它是一种真正的弱点。这件事你们应该解决,而不能留给别人。 最后,我打算指出中国人理想的妇女形象中最重要的特性,那是种鲜明地有别于所有其他国家和民族古代或现代的理想妇女形象的特性。就中国妇女这一特性本身而言,不过,它是世界上任何自命为文明的国家和民族的理想妇女形象所共有的,但在此,我要强调的是,这一特性在中国发展到如此完美的程度,恐怕是世界上任何别的地方都望尘莫及、绝无仅有的。我所讲的这一特性,用两个中国自字来描述,就是"幽闲"。在前文中,我所用过的对曹太太(大家)所著《女诫》中的引文中,我将其翻译为"modestyandcheerfulness"。中国的"幽"字,字面意思是幽静僻静、害羞、神秘而玄妙。"闲"的字面意思是"自在或悠闲"。对于中国的"幽"字,英语"modesty"、"bashfulness"只能给你一个大概意思,德语"sittsamkeit"同它较为接近,但恐怕法语"pudeur"同它的本意最为接近。这种腼腆,这种羞涩,这种中国的"幽"字所表达的特性,我可以说,它是一切女性的本质特征。一个女人,这种腼腆和羞涩愈发展,她就愈具有女性--雌性,事实上,她也就越成其为一个完美的、理想的女人。相反,一个丧失了中国"幽"字所表达的这种特性,丧失这种腼腆、这种羞涩,那么她的女性、雌性,连同她的醇香芬芳也就一起消亡了,从而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或一堆烂肉。因此,正是中国女性理想形象中这种腼腆,这种"幽"字所表达的特性,使得团伙应当使得中国妇女本能地感到和认识到在公共场合抛头露面是不成体统的、不应该的。按照中国人的正统观念,上戏台和在大庭广众面前歌唱,乃至到基督教青年会的大厅里搔首卖唱,都是下流的,极不合适的事情。就其积极方面而言,正是这种幽闲,这种与世隔绝的幽静之爱,这种对花花世界诱惑的敏感抵制,这种中国女性理想中的腼腆羞涩,赋予了真正的中国女人那种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女性所不具备的一种芳香,一种比紫罗兰香,比无法形容的兰花香还要醇浓、还要清新惬意的芳香。 两年前,我曾在《北京每日新闻》上翻译过《诗经》中那首古老情歌的第一部分。我相信,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情歌--在这一部分里,中国人理想的女性形象是这样被描述的:(z-47)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窈窕"两字与"幽闲"有同样的含义,从字面上讲,"窈"即幽静恬静的、温柔的、羞羞答答的意思;"窕"字则是迷人的,轻松快活、姻亲有礼的。"淑女"两字则表示一个纯洁或贞洁的少女或妇女。这样,在这首中国最古老的情歌中,你将发现中国理想女性的三个基本特征,即幽静恬静之爱,羞涩或腼腆以及"有礼"所表达的那无法言状的优雅和妩媚,最后,是纯洁或贞洁。简言之,真正或真实的中国女人是贞洁的,是羞涩腼腆而有廉耻的,是轻松快活而迷人、殷勤有礼而优雅的。只有具备了这三个特征的女人,才配称中国的女性理想形象,--才配称作真正的"中国妇女"。(z-44) 儒家经典之一的《中庸》,我曾译作"人生指南",它的第一部分内容包含了在人生准则方面儒教的实践教义。在这一部分里,对幸福的家庭有这样一段描述: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孥。 中国的这种家庭简直是人间天堂--作为一个拥有公民秩序的国家,中华帝国--是那真正的天堂。天国降临大地,降福于中国人民。于是为君子者,以其廉耻感、名分心,以其"******教",成为中华帝国公民秩序的坚强战士;同样,中国的女人,那些淑女或贤妻,以其轻松快活、殷勤有礼的妩媚和优雅,以其贞洁、腼腆,一句话:以她的"无我教",成为中国之家庭--那人间天堂的守护神。 www.xiaoshuotxt.com 第25节:中国语言 小.说。t/x/t天.堂 中国语言 所有想学中文的外国人都说中文是一种很难的语言。但中文真是一种很难的语言吗?在我们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来理解一下中国语言的涵义。在中国,众所周知的是,口语和书面语并不是指方言。顺便说一下,有谁知道中国人坚持把语言区分为口语与书面语的理由吗?在此我将理由陈述如下。在中国,正如当欧洲处于拉丁文是学习用语时,人们也相应区分为两种明显的阶级,即受过教育的和未受教育的人。口语是未受教育的人所用语言,而书面语则是那些真正受过教育的人的语言。如果这样,半受教育的人是不存在的。我说,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坚持两种语言的理由。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在一个国家存在一半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民的后果。看看今天的欧洲和美国吧。在欧洲和美国,自从拉丁文废弃之后,口语与书面语的显著差别已经消失,这样就兴起了一种受过一半教育的人民,与那些真正受过教育的人民一样,他们也允许使用同样的语言。尽管连文明、自由、中立、军国主义和泛斯拉夫主义的真正含义都不知,他们还是将这些词挂在嘴上。人们说普鲁士军国主义是文明的危险。但是我说,似乎当今世界上那些受过一半教育的人以及由这些人组成的乌合之众,才是文明的真正危险。扯得远了。 现在来看看这个问题:中文是一种很难的语言吗?我的回答是,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首先就口语而言,汉语口语不仅很容易,而且与我所知的其他六种语言相比,是除了马来语之外最容易的语言。汉语口语的容易根源在于它是一种极其简单的语言。它是一种没有语格,没有时态,没有规则与不规则动词的语言。事实上,也不存在语法或其他任何规则。但是人们也对我说过,中文很难也是根源于它的简单性,甚至源于它没有语法。然而,那是不正确的。马来语与汉语一样,也是一种没有语法规则的简单语言。并且,即使学习马来语的欧洲人也没有发现困难。因此,对于中国人来说,汉语口语本身并不是一种很难的语言。但是对于那些来到中国的受过教育的欧洲人,尤其是半受教育的人来说,即使是汉语口语也是一种很难的语言。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就我所言,汉语口语是一种完全未受教育人的语言;事实上它是小孩的语言。对此一个证据为,当那些有学问的汉学家坚持说汉语是如此之难时,我们都知道欧洲小孩学习汉语口语是如此的容易。我再一次说:汉语,汉语口语是小孩的语言。因此,对于我的那些想学汉语的国外朋友来说,我的第一条建议就是:"把自己当作一个小孩,你将不仅进入天堂之门,而且你也能学好汉语了。" 现在让我们来谈谈汉语的书面语。但是在我深入展开之前,我认为存在好几种汉语书面语形式。传教士将此分为两类,即简易文理的和繁难文理的。在我看来,那不是一种令人满意的分类。我想,正确的分类应该是这样:简单欠修辞的汉语;通行的汉语;高度优雅的汉语三类。如果你喜欢用拉丁文,那可称为:一般或商用汉语;低级古典汉语;高级古典汉语。(s-13) 现在很多外国人都称他们自己为汉语专家学者。十三年之前,我在《字林西报》(34)上写了一篇关于中国学的文章,文章写道: "那些在中国的欧洲人中,出版了一些省方言的一些对话或收集了一百条中文谚语之后,就立即给予这个人汉语学者的称号。"我说,"当然,取一个名字到无关紧要,在条约的治外法权条款之下,一个英国人在中国可以不受惩罚地称他自己为孔子,如果这令他高兴的话。"现在我在这里想说的是:那些自称为汉语学者的外国人当中,有多少头脑中意识到了我所讲的高级古典汉语、那种用很优雅的语言所书写的中国文学所蕴涵的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我说一种文明财富,是因为我相信这种汉语文学中的高级古典汉语具有改造功能,是一种如马太·阿诺德说霍默的诗所具有的能"精练原始的自然人,即它们能改变他。"事实上,我相信中国文选中的高级古典汉语将在某日改变那些即使正在欧洲战斗的爱国者,这种原始自然人具有原始动物的战斗本能。它能将他们改变为和平的、温和的和文明的民众。正如罗斯金所言,现在文明的目标是将人类改变为文明民众,祛除粗劣、暴力、残忍和战斗。 www.xiaOShuOtxT.Com 第26节:心灵与智力 小_说[txt=_天.堂 言归正传,汉语书面是一种很难的语言吗?我的答案同样也是:既是又不是。我说汉语书面语,甚至我已说过的高级古典汉语不是很难的。因为与口语汉语一样,它是极其简单。请允许我随意采用一种通用的范例,向你展示一下书面汉语,甚至是高级古典汉语是如何的简单。我所采用的范本是一首四行诗,选自唐诗,这首诗描述的是为了保护文明不受北方野蛮的匈奴的侵犯,是什么促使中国人必须做出牺牲。这首诗的中文如下:(z-55)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35) 逐字逐句翻译为英文大意为: swearsweepthehunsnotcareself, fivethousandembroiderysableperishdesertdust; alas!wutingriversidebones,stillarespringchambersdreaminsidemen! 自由一点的英文译诗,也可以像如下的样子: theyvowedtosweeptheheathenhordesfromofftheirnativesoilordie: fivethousandtasselledknights,sable-clad, alldeadnowonthedesertlie. alas\thewhitebonesthatbleachcold faroffalongthewutingstream, stillcomeandgoaslivingmen homesomewhereinthelovedonessdream. 现在,如果你把它跟我的可怜拙笨的英语版本相比,你将会看到原始的汉语版本在字句和形式上是多么的清晰,文意是多么的简单。汉语原诗在字句、形式和概念上是多么的清晰和简约,而且思想是多么的深邃,以及它是多么的饱含感情。 为了对这种中文文学作品--一种用极其简单的语言表述深邃的思想和感情的作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你必须去读希伯来人的《圣经》。希伯来人的《圣经》是世界文学中最为深奥的书之一,并且其语言很清晰和简单。如我们来看看这段:"这个忠实的城邦怎么成了一个******?那些高高在上的男人都是一些虚伪的叛徒和强盗的同伙;每个人都喜欢得到馈赠,并追求回报;他们一方面不审理来自孤儿的案件,同时也不理睬送呈给他们的寡妇案件。"来自同一先知之口的还有另外一段:"我打算让小孩去做他们的高官,用婴儿统治他们,这样人们就将受到他们的压迫。小孩很傲慢地反对老人,用低微来对付高尚。"这是怎么样的一幅图画啊!一幅可怕的国家的图画。在这之前你看过这样的图景吗?事实上,如果你想拥有一种改变人类、教化人类的文学,你必须进入希伯来人或希腊人的文学,或者是到中国文学中去找。但是希伯来语和希腊语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废弃了的语言了。而汉语仍是一种有生命力的语言,一种现在近四亿人仍然依靠的语言。 现在我来总结一下关于中国语言我想说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口语与书面汉语一样,是一种很难的语言。但这种困难不是根源于它的复杂性。拉丁文和法语等一些欧洲语言是很难学的,这是因为它们是复杂的,它们有许多规则。中文很难学不是因为它是很复杂,而在于它很深奥难懂。汉语是很难学的,因为这是一种用简单的语句来表达深邃感情的语言。这就是中国语言很难学的秘密。实际上,如我在其他所言,汉语是一种心灵的语言,一种诗化语言。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古典文学中,即使是散文中一封简单的信读起来就像是一首诗。为了理解书面汉语,特别是我所说的高度优雅的汉语,你必须拥有丰富的天资:你的心灵和大脑,心灵与智力得到同等发展。(z-86) 那些受过现代欧洲教育的人觉得汉语特别难学,其原因也在于此。这是因为,现代欧洲教育只注重发展人的天性的一部分,即他的智力。换言之,汉语对于一个受过现代欧洲教育的人来说之所以很难,其原因在于,汉语是很深奥的;然而,现代欧洲教育的目标更多地在于追求数量,而不是质量,如此很容易培养出一些浅薄之徒。而对于那些半受教育的人而言,即使是我说的汉语白话,他们也觉得是很难的。这些半受教育的人或许可以成为人们常言的富翁,但如果要他们理解古典高级汉语的话,那简直比骆驼穿针还难,这其中的原因也在与此。这是因为,书面汉语仅仅是那些有教养的人所使用的。简而言之,书面汉语难懂的原因在于它是一种真正受过教育的人使用的语言,然而,真正的教育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正如希腊谚语所言:"美好的东西总是很难的。" wwW。xiaoshuotxt=com 第27节:永远做不到 小,说t,xt,天,堂 然而,在我定论之前,让我再举一个书面汉语的例子,以此来说明我所言的简单而质朴的感情,即使是在那种低级的古典汉语以及正式通用的汉语中,也可以随处可见。这是一首现代诗人写于除夕之夜的四行诗,汉语如下: 示内(36) 莫道家贫卒岁难, 北风曾过几番寒; 明年桃柳堂前树, 还汝春光满眼看。 这首诗,逐字逐句翻译成英文,则是-- dontsayhomepoorpassyearhard, northwindhasblownmanytimescold, nextyearpeachwillowhallfronttrees, pay-backyouspringlightfulleyessee. 如果自由一点,则可以译为如下: tomywifefretnot,thoughpoorweyetcanpasstheyear; letthenorthwindblowneersochillanddrear, nextyearwhenpeachandwillowareinbloom, youiiyetseespringandsunlightinourhome. 在此我可以列举一个更悠久的作品。它是中国的华兹华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诗。下文我首先给出我的英文翻译,其内容为:(s-15) meetingwithanoldfriendinlife,friendsseldomarebroughtnear; likestars,eachoneshinesinitssphere.to-night,_oh\whatahappynight[wesitbeneaththesamelamplight.ouryouthandstrengthlastbutaday. youandi_ah!ourhairsaregrey.friends!halfareinabetterland,withtearswegraspeachothershand. twentymoreyears,_short,afterall,ionceagainascendyourhall. whenwemet,youhadnotawife;nowyouhavechildren,_suchislife\beaming, theygreettheirfather^chum;theyaskmefromwhereihavecome. beforeoursay,weeachhavesaid,thetableisalreadylaid. freshsaladsfromthegardennear,ricemixedwithmillet,_frugalcheer. whenshallwemeet?tishardtoknow.andsoletthewinefreelyflow. thiswine,iknow,willdonoharm.myoldfriendswelcomeissowarm.to-morrowigo,_tobewhirled.againintothewide,wideworld.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37) 我承认,上述译文几乎是拙劣的,它仅仅译出了汉语诗的大意而已。但是,这首诗中,它那如口语般简洁的行文,却带着一种无法言说的优雅、高贵以及悲伤,所有这些我都无法用英语表达。或许,那是永远做不到的。 约翰·史密斯(38)在中国 腓力斯人不仅忽视一切非自身的生活条件,而且还要求除它之外的其他人类都去适应他们的生活方式。 歌德 斯特德(39)先生曾经问道:"马丽·果勒里受大众欢迎的秘密何在?"他自己的回答为:"有什么样的作家,就有什么样的读者。因为那些阅读小说,沉醉于马丽·果勒里世界中的忠实信徒约翰·史密斯们,将她捧为这一领域的权威。他们生活于其中,活动于其中,并在其中体现其价值。"在英国,马丽·果勒里之于约翰·史密斯们,就如阿瑟·史密斯之于中国的约翰·史密斯们一样。 但是,那些真正受过教育的人和半受教育的人们的差别也在于此。真正受过教育的人都想读那些能告诉事物的真相的书,而半受教育之徒,他们宁肯读那些告诉他想要什么,以及受虚荣心的刺激,而想使事物成为什么样的书。中国的约翰·史密斯们都想成为凌驾于别人之上的优越者,但是阿瑟·史密斯则基于此,而写了一本书,最终他证明他以及约翰·史密斯实际上比中国人优越得多。因此,阿瑟·史密斯自然成了约翰·史密斯很亲近的人了,他那本《中国人的特性》因此而成了约翰·史密斯的圣经。 然而,斯特德说:"正是约翰·史密斯以及他的邻居现在统治着大英帝国。"因此,最近我不厌其烦地阅读那些给约翰·史密斯提供关于中国和中国人的观念的书籍。 wwW。xiaoshuotxt=com 第28节:算术型智能 小xiaoshuo说txt天堂 那个早餐桌上的独裁者将人的心灵分为两类,一类是算术型智能,一类是代数型智能。他阐述道:"所有的经济和实际智慧,都是2+2=4这种数学公式的延伸或变化。而对于每个哲学陈述而言,则更多地具有a+b=c公式的一般特性。"现在我们来看,整个约翰·史密斯家族,自然是属于独裁者所称的"算术型智能"的心灵类型。约翰·史密斯的父亲,老约翰·史密斯,化成假名约翰·布尔,他将自己的前途与简单的2+2=4公式联系在一起,并来到中国出售他的曼彻斯特产品。为了挣钱的目的,他和中国人约翰(40)相处很好。因为他和中国约翰,他们都明白并完全赞同2+2=4的公理。但是,如今统治大英帝国的小约翰·史密斯却不一样。他来到中国,但满脑子都是他自己都不明白的a+b=c的东西,他也不再满足于出售曼彻斯特产品,并且还想开化中国人。或如其所言,即"传播盎格鲁·撒克逊的理念"。结果是约翰·史密斯与中国人约翰关系破裂。并且进一步恶化的是,由于受约翰·史密斯的a+b=c的盎格鲁·撒克逊的理念的影响,中国人约翰已不再是曼彻斯特产品诚实好主顾了。他们忽视商业,并跑到"张园"去庆祝立宪,事实上已变成了一群疯狂的改良者。 不久前,我受辛博森(41)《重塑远东》和其他一些书籍的启发,我试图去编撰一本关于盎格鲁·撒克逊的理念的手册。结果是,迄今为止只是以下的一些东西: 人主要的目标是什么? 人最主要的目标是给大英帝国增光。 你相信上帝吗?是的,当我去教堂的时候。 但你不在教堂时,你信仰什么呢?我相信利益,什么东西能给我带来报酬。 什么是合理的信念?相信人人为己。 工作的合理理由是什么?把钱装入你的腰包。 何为天堂? 天堂表示能入住百乐街,并且开着敞篷车。 什么是地狱? 地狱意味着失败。 人类的完美状态是什么?赫德(42)先生在中国海关工作。 什么是亵渎神灵? 否认赫德先生是一个伟大的天才人物。 什么是最大的恶?阻碍不列颠的贸易。 上帝为什么要创造四亿中国人? 为了英国发展贸易。 你是做什么祈祷?感谢主!我们与邪恶的俄国人和残暴的德国人不一样,他们想瓜分中国。 在中国,谁是最伟大的盎格鲁·撒克逊的理念传播者。 莫理循(43)博士,《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如果说以上是对盎格鲁·撒克逊的理念的真实陈述,那可能有失偏颇。但是,任何人只要努力地阅读一下辛博森的著作,他就不会否认以上内容的确是辛博森先生,以及读过他的书的约翰·史密斯所传播的盎格鲁·撒克逊的观念的公正陈述。 最奇怪的事是,这种约翰·史密斯的盎格鲁·撒克逊观念居然在中国产生了实际效果。受此观念的影响,中国的那些约翰们便急不可待地想去实现中华帝国的光荣与辉煌。八股文的中国古老文学是一种空洞但无害之物。在外国朋友将会看到,在约翰·史密斯的盎格鲁·撒克逊观念的影响下喧嚷着建立的新式中国文学,将是一种无法忍受的和危险之物。最后,我恐怕老约翰·史密斯将发现要完蛋的不仅仅是曼彻斯特产品,此外他还被迫花费另一笔开支,用以派遣一个戈登(44)将军或基齐勒勋爵去消灭他的老朋友中国人约翰,即那个因接受约翰·史密斯的盎格鲁·撒克逊观念的影响而成了精神错乱的中国人。当然,这只是题外话。(z-58) 于此,我想简明说明的是,这就是理智的英国人。在我看来,那些只是从有关中国人的书中获取乱七八糟的言论的外国人,当他们来到中国后,如果还能同他必须打交道的中国人和睦相处,那简直是一大奇迹。对此,我不妨从亚历克西斯·克劳斯题为《远东:历史及其问题》中举一个典型例子,来加以说明。书中说道: "影响在远东的西方列强的所有问题的因素,在于如何鉴别东方精神的真正本质。东方人不仅看待问题的方式与西方人立场不同,而且他的整个思维和推理模式也与西方人存在差异。那种亚洲人所特有的知觉,与我们所赋予的知觉恰恰相反。" 在中国,一个英国人在读完最后一句话后,如果他遵循逻辑混乱的克劳斯先生的忠告,则当他需要一张白纸时,他就会对他的孩子说:"孩子,给我拿一张黑纸来。"我想,出于维护那些在中国的追求实际的外国人的名声考虑,当他们来中国并与中国人生活在一起之时,应该抛开那些关于东方精神的真正本质的胡言乱语。事实上,我坚信那些与中国人相处很好的外国人,是那些坚持2+2=4,而抛弃了约翰·史密斯和克劳斯先生关于那些关于东方本质和盎格鲁·撒克逊观念,即a+b=c这种理论的人。确实,当人们想起以前的日子,在阿瑟·史密斯撰写《中国人的特性》之前,大英的公司老板或经理,如查顿、马地臣(45)与中国买办(46)的关系是那样亲密无间,而且代代相传。当人们对此记忆犹新的话,他就向问道,无论对于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在坚持2+2=4的西方商人和坚持关于a+b=c的东方本质理论、盎格鲁·撒克逊观念的聪明约翰·史密斯之间,究竟哪一种做法更好?(z-56) Www.xiaoshUotxt.cOm 第29节:一个大汉学家 ×小×说×t××xt×天×堂 那么,金仆林那句著名的"东就是东,西就是西",难道一点道理就没有吗?当然是有道理的。当你接触2+2=4时,可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不一样。只有当你面临像a+b=c这类问题时,东西方之间才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要真正解决东西方之间的a+b=c问题,一个人必须具备高等数学的功底。当今世界的不幸在于远东a+b=c方程的解答,掌握在不仅统治大英帝国,而且与日本结盟的约翰·史密斯手中,但他甚至连基本的代数都不懂。东西方之间关于a+b=c方程的解答,其中存在许多未知数,因此是非常复杂困难的问题。在东方,孔子、康有为先生以及端方总督之间的理解不同,即使在西方,莎士比亚、歌德以及约翰·史密斯之间的理解也存在区别。事实上,在你解答a+b=c方程之时,你将发现其实东方孔子与西方的莎士比亚、歌德之间的差别很小;反而在西方的理雅各博士与阿瑟·史密斯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为了说明这一点,请看我下面列举的具体例子。 阿瑟·史密斯牧师,在谈论中国历史时说: "中国的历史很悠久,这不仅表现在他们试图回到衣不蔽体的时代作为出发点,而且也体现在他们那无休止境的停滞和混乱。在他们内心中,不仅存在过去时代中那种很单调的生活,而且也包括像木头、干草和稻麦杆等那种流逝的东西。除了中国这个民族之外,再也没有其他民族能形成这样的历史了;也只有中国人的记忆才能将这样的记忆储存在他们宽厚的肚子里了。"(z-57) 接下来,让我们来听听理雅格博士在这个问题上的论述吧。在谈及中国23个正统的王朝历史时,理雅格博士说: "没有其他民族的历史能如此完整和贯通了,并且就整体性而言,它是值得信任的。" 在谈及另一本伟大的中国文学选集时,理雅格博士说道:"我原以为这本著作是不会出版的。但事实上,它在乾隆最后执政的第九年(47)就编辑出版了,这是在两广总督阮元的督促和资助下(同时还有其他官员的资助)。如此大规模的出版物,这充分显示了当时中国高官具有一种公益精神和对文学的追求。这一点值得思虑重重的外国人学习。" 以上我表达了下述意思。不仅在东西方存在很多不同,就是在西方的理雅格博士、那个能看出中国官员热心文学的学者,和西方的阿瑟·史密斯牧师--那个为中国的约翰·史密斯所爱慕的人之间,也是存在很多差异。 一个大汉学家 "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48) 《论语》 我最近翻阅了一下翟理斯博士所著的《翟山笔记》(49)。在读此书的过程中,我不禁又想起另一句话,那是英国驻华领事霍普金斯(50)先生所说:"在中国居住的外国人,在谈论起某某汉学家的时候,总是把他们当作傻瓜看待。" 翟理斯博士早已享受大汉学家的美誉。如果仅从其出版著作的数量来看,他不是浪得虚名。但是,我觉得现在是对其著作的质量和价值进行真正评估的时候了,而不能仅仅看其数量。 一方面,翟理斯博士与其他所有汉学家相比,具有特有的优势,即他具有文学天赋,能写出非常流利的英文。但在另一方面,翟理斯博士则缺少哲学洞察力,甚至有时候连普通常识都不懂。他能够翻译中文的词句,却又不能解释和理解中国的思想。在这个方面,翟理斯博士具有与中国的文人一样的特征。孔子曾云:"文胜质则史"。 对于中国的文人而言,书记和文学作品只不过是他进行写书所用的材料而已。他们生活、行走于书本世界,与现实的人生活的世界没有什么联系。对于文人来说,著述立言不是实现目的的唯一手段。对于真正的学者,著述立言和文学研究只是他们解释、批评、理解和认识人类生活的手段而已。 马修·阿若德曾言:"只有通过理解全部的文学--人类精神的整体历史,或者把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当作一个有机整体来理解时,文学的力量才能显现出来。"但是翟理斯博士著作中,没有一句话能表明他曾经或试图把中国文学当作一个整体来理解。 正是由于哲学洞察力的匮乏,导致翟理斯博士在他的书中,在组织材料方面显得那样的无助。让我们来看看他的那本大字典,它根本一点都不像一本字典,仅仅是一本汉语词句的大杂烩。书中他的翻译,没有任何选择与组织的标准,以及顺序与方法。作为一本为学者而著的字典,他的这本字典肯定是不如卫三畏(51)博士所编的旧字典。 www.xiaoshuotxt。com 第30节:色之维难 小 说 t xt 天 堂 必须承认的是,翟理斯博士那本《中国名人谱》(52),的确是一本花费了巨大心血的著作。但是在这里,它同样显示出作者对普通的判断力的缺失。在这样一本书中,人们总是希望能找到即使是真正名人的一些注解。 这里有一些为国家战斗而受伤的人,还有一些在世时为圣洁的祭司,当中,有的是虔诚的诗人,曾吟唱出不逊色于费布斯的诗句,有的则是具有创造精神的艺术家,他们让人民的生活变成多姿多彩,还有一些人也留下了让人怀念的业绩。 我们发现,在他的这部"名人谱"中,他将古代的圣贤与神话中的人物混杂在一起。在他看来,陈季同(53)将军,辜鸿铭先生,张之洞总督和刘布船长之间,他们仅有的差别为:后者习惯以无数的香槟来款待外国人。 最后,翟理斯博士最近出版的这些"笔记",我谨慎地认为,它是不会提高翟理斯博士作为一个有判断力和辨别力的学者的声誉的。里面所选的绝大部分主题,都是没有实际或人道意义。这给人造成一种印象,即好像是翟理斯博士不厌其烦地写书,不是想告诉关于中国人和中国文学的任何东西,而只是向世人展示一下翟理斯博士比其他任何人更为了解和理解中国。而且,与别的场合中一样,翟理斯博士在这里也同样表现出一种缺乏哲学思维,不符合一个学者的、让人感到不高兴的武断。正是因为翟理斯博士之流的汉学家的这些特点,就如霍普金斯先生所言,那些实际上远居远东之外的外国人,留下了名不副实的笑柄,并被人耻笑为傻瓜。(z-61) 我将选取翟理斯博士最近出版的两篇文章,以此试图说明迄今为止,如果外国学者关于中国学问和中国文学的著述都缺乏人道或实际的意义,那么这种错误是否在于中国学问和中国文学本身。 第一篇文章的名字叫《何为孝》(54)。这篇文章的观点主要集中于两个中国汉字的理解。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何为孝?",孔子答曰:"色难。" 翟理斯博士说:"问题是,两千多年过去了,到底这两个汉字是什么意思呢?"在引证和排除了国内外相关学者的解释和翻译之后,翟理斯博士自然而然地找了它的真正含义。为了让大家看清翟理斯博士那与众不同的粗率与武断态度,我将引证他宣布他的发现的言辞。他说道: "在上述叙述之后,就宣布它的意思就在表面上,这恐怕有点武断。但是,你必须所做的,就如这首诗所言: 弯腰时,它在那里, 但要拾起时,却悄无踪影。 "当子夏问孔子何为孝时,孔子简单回答:色难(55),色是描述它,即描述它是很困难的。好一个聪明且合适的回答。" 在此,我不想运用精确的中国语法来指出翟理斯博士的错误之处。我只想说的是,如果翟理斯博士把那汉字设想成动词的话,则在文笔顺畅的中文里,这句话将不是读成"色难",而是"色之维难"。如果这里"色"字是作为动词,那非人称代词"之"是必不可少了。 就算是不谈语法的精确,翟理斯博士所翻译的孔子的回答,如果联系整个上下文来看,也是根本没有把握住它的实质要点的。 子夏问:"何为孝?"孔子答曰:"色难。(其困难是方式)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当有事需要做的时候,年轻人应该努力去做,而有酒食之时,应先让长者享用。--你真的是认为这就是孝吗?)好,上述全部观点已陈列于此--重要的不是你应对你父母尽什么义务,而在于你以什么方式,以何种精神面目去履行这种义务。 在此我想说明的是,翟理斯博士错误地认为只是在名义上履行道德义务,然而,孔子的道德教义的伟大与真正有效之处却恰恰在于此。事实上,孔子所主张的不是在于做什么,而在于如何去做。这二者的区别,也就是所谓的伦理道德和宗教之间的区别,也即仅仅作为道德家的准则与伟大的真正的宗教导师的教义之间的区别。道德家告诉你的是,什么行为是道德的而什么行为又是非道德的。但是,对于真正的宗教导师而言,他却不仅仅告诉你这些。作为真正的宗教导师,他不光要教诲人们如何去行事,而且更注重行为的内在部分,即注重行为的态度。真正的宗教导师告诉我们区分道德的与不道德的行为,这并不是在于我们做什么,而在于我们以何种方式去做。 www.xiaoshuotxt。com 第31节:中国学 大,学生,小,说,",网 这就是马太·阿若德在他的教学中所说的基督的方法。当一个可怜的寡妇给他一个八分之一的小硬币时,基督提醒他的门徒的是她给了什么,而是她以什么方式给。道德家们说:"不许通奸",但是基督说:"我想说的是,无论谁,当他满脑子欲望去偷窥一个妇女时,事实上已构成了强奸罪。" 同理,孔子时代的道德家认为这才是孝,即儿女们必须为父母砍材挑水,将家里最好的事物留给父母。但孔子不以为然:"不,那不是孝。"真正的孝并不仅体现在履行对父母的义务,更是体现在以什么方式、态度,以及精神状态去完成这些义务。孔子说,什么是难的?用什么方式和态度去履行才是最难的(色难)。我将最后说的是,孔子之所以成为一个伟大的宗教导师,而不是如一些基督传教士所言,只是一个道德家,这是通过教义中的这种力量,将人的道德行为看作是内在的力量。 我将以目前中国正在进行的改革,作为对孔子教法的进一步解释。那些受外国报纸肯定的进步官员,他们正忙得不亦乐乎。他们甚至想去欧美,试图从彼岸寻找一些中国应采取什么改革的良药。但是非常不幸,不是这些进步官员推动的改革,而是改革如何被推行将拯救中国。非常遗憾的是,我无法组织这些进步官员到欧美去研究宪法,也没法迫使他们呆在家里好好研究一下孔子。在中国,要防止目前的改革运动导致混乱、灾难与痛苦,就必须让当下这些官员真正领会孔子的教法,并且注意如何取代这种改革的东西。(z-69) 我将简要审视翟理斯博士《翟山笔记》中的另一篇论文是:《四个阶层》。 在一次招待会上,日本人末松男爵说,日本人将他们的国民分为四个阶层--士、农、工、商。翟理斯博士对此说:"将士翻译成士兵,这是不对的,那是后来的意思。"翟理斯博士进一步说,"士最早使用的含义是指相对于警察而言的百姓。" 但是,事实恰恰与此相反。"士"字最早的用法,是指古代中国的绅士,正如现在欧洲那些穿着制服的--佩剑贵族一样。从那之后,军队里的官兵就被称为士卒。 古代中国的平民官僚阶级,都被称为"史"。平民官僚阶级的崛起,成为统治者,是在中国的封建制度被废除的时候(公元前2世纪),此后打仗已不是士人的唯一职业了。从此,平民官僚阶级形成了与原先那种佩剑贵族不同的穿袍贵族。 武昌总督张之洞阁下曾求问于我,说外国领事属于文职,但为何穿制服时要佩剑。我回答道:因为他们是"士"。他们与中国古代那种平民官僚即吏不同,而是那种服役的士大夫,或者说是武士。总督阁下接受了我的说法,并于次日令武昌学堂的所有学生都换穿军服。(z-59-2) 由此,翟理斯博士提出中国的"士"到底是指平民还是指武士的问题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为未来中国到底是独立自主,还是受人管制,都取决于中国是否拥有强大且训练有素的军队,也取决于中国那些开明的统治阶级是否永远回归到"士"字的古代含义上去,即不做文者,而是肩负武器,能够保卫自己的祖国不受外敌入侵的武士。 中国学(一) 不久前,为了赶时髦,一个传教士在他的一些文章的封面自称为"宿儒",这导致了很多笑话。毫无疑问,这个想法当然是相当荒谬的。在整个中华帝国,可以肯定地说,还无一人还大声宣称他自己是宿儒。"宿"字在中国的意思为一个文人学者所能达到的最高境地。但是,我们常常听到,一个欧洲人被称为是一个中国学家。在《中国评论》的广告里说,"在传教士中间,高深的中国学正在艰辛地耕耘。"接着,它就罗列了一堆撰稿者的姓名,并说我们相信这些学者的所有研究都是可信与可靠的。(z-62) 现在,如果试图了解所谓的在华传教士辛勤耕耘的高深学问的高深程度,我们没有必要把德国人费希特在《文人》演讲中,或者美国人爱默生在《文学伦理学》中所提出的高标准来衡量。前美国驻德公使泰勒先生被公认为大德国学家。事实上,他也仅仅是一个读过几本席勒剧本,在杂志上发表过翻译海涅诗歌的英国人而言。在他的社交圈内,他被捧为德国学家,但他自己决然不会在印刷品中公然自称。那些在中国的欧洲人中,出版了一些省方言的一些对话或收集了一百条中文谚语之后,就立即给予这个人汉语学者的称号。当然,取一个名字到无关紧要,在条约的治外法权条款之下,一个英国人在中国可以不受惩罚地称他自己为孔子,如果这令他高兴的话。 因为一些人认为中国学已超越了早期开拓时期,马上要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了,所以我们被引导来考虑这个问题。在新的阶段,中国研究者将不仅仅满足于字典编撰或这种简单工作,他们想写作专著,翻译中国民族文学中最完美的作品。他们不仅非常理智与论据充分去评判它们,而且决定中国文学殿堂那些最受推崇的名字。接下来,我将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考察。第一,考察一下历经上述变化的欧洲人,考察他们具备什么程度的中国知识;第二,以往的中国学家做了那些工作;第三,考察现今中国学的实际情况;最后,指出什么样的中国学应是我们的发展方向。俗话说,一个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侏儒,很容易把自己想象得比巨人更伟大。但是,必须承认的是,侏儒拥有位置上的优势,必将具有更加宽广的视野。因此,我们将站在我们的先人的肩膀上,对中国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做一番审查。如果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提出了与前人不一样的意见,我们希望不要被认为是炫耀。我们认为自己仅仅是利用了自身所处位置的优势。 www.xiaoshuotxt。com 第32节:龙的传人  小_说 txt 天+堂 首先,我们认为欧洲人的中国知识已发生变化,这表明学习一门语言知识的难点已被克服。翟理斯博士说:"以前人们普遍认为会说一门语言,特别是汉语中的方言是很难的。这种历史很早就在其他的历史小说中有所表述了。"确实,即使是对于书面语言也是如此。一个英国领事馆的学生,在北京住两年、在领事馆工作一两年后,就能看懂一封普通电报的大意了。所以说,我们很高兴地认为,如今在中国的外国人,他们的中国知识已发生了很大程度的改变。但是,我们对超过这个界限的夸大其辞,则感到非常怀疑。 在早期耶稣会传教士之后,马礼逊(56)博士那本著名字典的出版,被公认为所有已完成的中国学研究的新起点。无疑,那部著作留下了一座早期新教传教士的认真、热心和尽责从事的纪念碑。继马礼逊博士之后的一批学者中,当以德庇时(57)爵士、郭士腊(58)博士等为代表。德庇时爵士对中国一无所知,他自己也供认不讳。他肯定讲官话,并能够不太费劲地阅读那种方言的小说。但他所拥有的那点知识,恐怕在今天只能胜任一个领事馆中的洋员职务。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直到今天大多数英国人关于中国知识,是来源于德庇时爵士的书本。郭士腊博士或许比德庇时爵士更为了解中国多点。但是,他却不打算做进一步了解。已故的托马斯·麦多士(59)先生在后来揭露郭士腊的自负方面做了不错的工作。以及另外这种传教士如古伯察(60)和杜赫德(61)。在这之后,我们很奇怪地发现了蒲尔杰(62)先生。在他的新著《中国历史》中,他把上述人物引证为权威。(z-63) 欧洲所有大学中最先获得汉学讲座教授是法国的雷慕沙(63)。我们现在还无法对他的工作进行恰当的评价。但是他有一本引人注目的书,它是法译中文小说《双堂妹》。这本书经利·亨德读过后,他推荐给了卡莱尔,再由卡莱尔传给了约翰·史特林。这些人读过此书之后,很高兴并说书一定是出自一个天才之手,"一个天才的龙的传人"。这本书的中文名叫《玉娇梨》,是一本读起来令人愉悦的书。但是它在中国文学中只是一个次品的代表,即使在次品中也没多高的位置。不过,令人感到高兴的是,来源于中国人的大脑的思想和想象,事实上已经通过了卡莱尔和利·亨德的心灵的验证。(z-64) 在雷慕沙之后的汉学家有儒莲(64)和波迪埃(65)。德国诗人海涅曾言,儒莲做出了一个惊奇的和重要的发现,即蒙斯·波茨尔对汉语一窍不通,并且后者也有一个发现,即儒莲根本就不懂梵语。然而,这些著作者的开拓性工作是相当大的。他们所拥有的一个优势是他们完全精通于本国语言。另一个可能要提及的法国作家是德理文(66),他做了前无古人的工作,即他的唐诗译作是开始进入中国文学的一个突破。(z-73) 在德国,慕尼黑的帕拉特(67)出版了一本关于中国的书,他取的书名为《满族》。像所有其他德国的著作一样,这是一本无可挑剔的书。书的明显意图是要描绘出中国满族王朝起源的历史。但是,这本书的后面部分涉及到一些与中国问题的信息,据我们所知,这是用欧洲文字书写的其他书中找不到的。就如卫三畏博士的那本《中国总论》,跟《满族》相比,也只是小人书而已。另外一个德国汉学家是斯特劳斯,他是普鲁士吞并的小德意志公国的前大臣。这个老臣在离任之后以研究汉学为乐。他出版了一本《老子》的译著,并且最近出版了一本《诗经》的译著。据广东的花之安(68)先生评价,他的《老子》译本中的一些部分还是不错的。他翻译的首领颂也是流传广泛,评价不错。不幸的是,我们无法获取这些书。 上述所提及的学者都被认为是早期的汉学家,始于马礼逊博士的字典的出版。第二阶段始于两本权威的著作:一本是威妥玛(69)爵士的《自迩集》;其次就是理雅格博士的《中国经典》翻译。 对于前者,那些中国知识已经超越讲官话阶段的西方人可能会对它不屑一顾。尽管如此,它还是所有已经出版的关于中国语言的书籍中,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得最完美的大作。而且,这本书也是顺应时代呼唤的产物。像这种书必须写出来,瞧!它已被写出来了,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已经将现代与未来竞争的机会全部夺走了。 www.xiaoshuotXt,coM 第33节:重要的转折 (小//说//t//xt|//天//堂) 那些必须做的中国经典的翻译,也是时代的必然。理雅格博士已经完工了,其结果是一打吓人的卷册。无论质量如何,单从工作的量来说确实是巨大的。在这些浩繁的译著面前,我们谈论起来都有点害怕。不过坦白地说,这些译著并不能让我们满意。巴尔福(70)先生公正地评价道:翻译这些经典大量依靠的是译者所生造的专业术语。现在我们感觉到理雅格博士所运用的术语是粗糙、拙劣、不充分的,并且在某些地方几乎是不符合语言习惯。这仅仅就形式而言。对于内容,我们不敢冒昧提出意见,还是让广东的花之安牧师来代言。他说:"理雅格博士关于孟子的注解,表明了他缺乏对作者的哲学理解。"我们可以肯定,如果理雅格博士没有实现在其头脑中对孔子及其教义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和把握,那么他是很难阅读和翻译这些作品的。尤其特别的是,无论在他的注解中,还是在他的专题研究中,都不让一个词组与句子漏掉,以此表明他以哲学整体来把握孔子教义。因此,总而言之,理雅格博士对于这些作品的价值判断,无论如何都不能作为最后的定论加以接受。并且中国经典的译者将不断更替。自从上述两本著作面世后,又出现了许多有关中国的著作。其中的确有几部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但是还没有一部我们觉得已经表明中国学已出现一个重要的转折。 首先是伟列亚力(71)先生的《中国文学札记》。然而,它仅仅是一个目录,并且根本不是一本具有文学气质的书。另一本是已故梅辉立(72)先生的《汉语指南》。当然,它并不能被认为是很完善的东西。尽管如此,它确实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是所有关于中国的作品中最严谨和认真的了。而且,它的实际效用也是仅次于威妥玛的《自迩集》。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中国学家是英国领事馆的翟理斯先生。与其他早期法国汉学家一样,翟理斯先生拥有令人羡慕的清晰、有力和优美的文风优势。他所接触的每个问题,都立刻变成清晰和易懂。但是也存在一两个例外。他在选择与其笔相值的题目时并不是很幸运。一个例外是《聊斋志异》的翻译。这一翻译应当看作是中译英的典范。但是,尽管《聊斋志异》是很优美的作品,并不是属于中国文学的一流之作。(z-87) 紧接着理雅格博士工作之后,巴尔福先生最近关于庄子《南华经》的翻译,的确是抱负最高的作品。坦白地说,当我们第一次听到这个宣告时,我们的期待与高兴的程度,犹如一个英国人进入翰林院的宣告。《南华经》被公认为中国民族文学中最为完美的作品之一。自从公元前二世纪该书诞生以来,这本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几乎不亚于儒家及其学说。它对历朝历代的诗歌、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主导性的影响,这如同四书五经对中国哲学作品的影响一样。但是,巴尔福先生的著作根本不是翻译,说白一点,就是瞎译。我们承认,对于我们而言,给予巴尔福先生付出这么多年艰辛劳动的作品这样的评价,我们也感到很沉重。但是我们已经对它冒言,并希望我们能够做出更好的评价。我们相信,假如我们提出庄子哲学的准备解释的问题,那么巴尔福先生很难会来参加我们的讨论。我们引用最新的《南华经》中文文本编辑林希冲在前言中的话:"但是,阅读一本书时,必须弄明白每一个字的意思;这样你才能分析句子;在弄明白句子的结构之后,你才能理解文章的段落安排;如此,最后你就能抓住整个章节的中心思想了。"如今,巴尔福先生翻译的每一页都留下了硬伤,表明他既没有明白每一个单字的含义,如此也没有正确分析句子的结构,并且没有准备地了解段落安排。如果以上我们所假设的陈述能够证实的话,正如他们也很难以被证实,则只要看看语法规则,就能非常清楚地知道巴尔福先生未能把握好整篇作品的中心思想了。(s-16) 但是,当今所有的中国学家都倾向于把广东的安之花牧师摆在第一位。尽管我们并不认为安之花先生的工作比其他人的作品更具有学术价值或文学价值,但是我们发现,他的每一个句子都展示了他对文学和哲学原则的把握,而在当今的其他学者当中则是不多见。至于我们以为的这些原则是什么呢?这就应该留本篇的下一部分再谈论了。到时候,我们希望能够阐明中国学的方法、目的和对象。 www.xiaoshuotxt.com 第34节:智力匮乏 小说txt天堂 中国学(二) 花之安先生曾言,中国人不懂得任何科学研究的系统方法。然而,在中国的一部经典著作《大学》里,这部著作被大部分外国学者看作是一部"陈词滥调",提出了学者进行系统研究应遵循的系列程序。研究中国的学生或许再也没有比遵循这部著作的课程所能做得更好了。这种课程就是,首先从个体的研究开始,接着从个体进入家庭,然后再从家庭进入政府。 因此,首先对于一个研究中国的人来说,必不可少的一步是理解中国个人行为原则方面最基本的知识。其次,他还必须审视一下,在中国人复杂的社会关系和家庭生活中,这些原则是如何得到运用和贯彻。第三,完成以上工作之后,他才能将国家的行政和管理制度作为他的注意对象和研究方向。当然,正如我们所指出的,这个研究程序只是能大致得到贯彻。如果要彻底地贯彻它,那就需要耗费学者几乎是一生的精力,锲而不舍地去追求。但是,毫无疑问,一个人只有非常熟悉上述这些原则后,他才能有资格称得上是中国学家或者自认为有很深的学问。德国诗人歌德曾说:"正如同在自然的造化中一样,在人的作品中,意愿才是真正值得注意和超越一切之上的东西。"研究民族性格,最重要的和最值得注意的也是这个方面。这就是,不仅要注意一个民族的活动和实践,也要关注他们的观念和理论。必须弄明白他们是如何区分好与坏的东西,以及这个民族以何种标准划分正义和非正义。他们如何区分美与丑,智慧与愚笨等。这也就是说,那些研究中国的人应该考察个人行为准则。换句话说,我们要表达的是,研究中国,你必须懂得中国人的民族理念。如果有人提问: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们的回答是,去研究这个民族的文学,从中透视出他们最美好的民族特性,同时也能看出他们最坏的性格一面。因此,中国人权威的民族文学,应该是吸引那些研究中国的人的注意对象之一。这种预备的研究是必须的,无论是作为一种研究必经的过程,还是作为达到目标的手段。接下来,让我们来看如何研究中国文学吧。(z-66) 一个德国作家曾言:"欧洲文明的基础是希腊、罗马和巴勒斯坦文明,印度人、欧洲人和波斯人都属于雅利安人种,因此从种族上说,他们是亲戚关系。中世纪,欧洲文明的发展受到同阿拉伯人交往的影响。甚至直到今天,这种影响仍然存在。"但中国文明的起源、发展,以及存在的基础,同欧洲文化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所以,对于研究中国的外国人来说,要克服因不了解中国的基本观念和概念群所带来的不便。这些外国人有必要运用与自己民族不同的中国民族观念和概念,而且应在自己的语言中找到对应物。如果缺少这些对应物,就应该分解它们,以便将他们归入普遍人性当中去。例如,"仁"、"义"和"礼",在中国的经典中不断出现,英文一般翻译为"benevolence","justice",和"propriety"。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推敲这些词语的内涵,那么就会发现这种翻译不是很合适。英文的对应词并不能囊括汉字的全部含义。此外,"humanity"一词可能是被翻译为"benevolence"的中文"仁"字最恰当的英文翻译。但这时的"humanity",应该从不同于英语习惯用法中的意义理解。冒险的译者,可能会用《圣经》中的"love"和"righteousness"来翻译"仁"。可能这一翻译比别的任何认为表达了词的含义,同时也符合语言习惯的翻译更好些。然而,现在如果我们把这些词所传达的理念分解为普遍的人性的话,我们就会得到他们的全部含义,即"善","真"和"美"。 此外,研究一个民族的文学,一定要把它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去研究,而不能像目前绝大部分外国学者那样,把整体分割,毫无计划与程序进行研究。马太·阿若德先生曾言:"无论是人类完整的精神历史,即全部文学,还是仅仅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要将文学的真正力量体现出来,就必须把它们作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来进行研究。"但是,目前我们所看到的研究中国的外国人中,几乎没有什么人将中国文学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正因为如此,他们很少认识其价值和意义,事实上几乎没有人真正是行家。那种理解中国民族性格力量的手段也微乎其微!除里雅格等少数学者外,欧洲人主要通过翻译一些不是最好的、最平常的小说,来了解中国文学。这就比一个外国人评价英国文学时,依靠的是布劳顿女士的著作,或者是小孩与保姆阅读的小说一样可笑。在威妥玛爵士疯狂指责中国人"智力匮乏"之时,毫无疑问他的头脑中肯定是装着中国文学的这些东西。 Www.xiaoshUotxt.cOm 第35节:舍生而取义 小,说,t,xt,天,堂 另一种批评中国文学的奇特评论是,认为中国文学是极其不道德的。这事实上是指中国人不道德,与此同时,绝大多数外国人也异口同声地说中国是一个不讲信用的民族。但事实并非如此。除前述那些很一般的翻译小说之外,之前研究中国的外国人的翻译,都是把儒家经典作品排除在外。除道德之外,这些儒家经典作品中当然还包括其他的东西。基于尊重巴弗尔先生的考虑,我们认为这些作品中的"令人敬佩的教义",并非是他所评论的"功利和世故"。在此,我仅举两句话,来向巴弗尔先生请教它们是否真的是"功利和世故"。孔子在回答一位大臣时说:"罪获于天,无所祷也。"另,孟子云:"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s-7) 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将话题扯远点,以示对巴弗尔先生的评论的抗议。因为我们认为,在中国,那种如"上古的奴隶"、"诡辩的老手"等尖酸的词语,从不用来评论一部哲学著作,更不用说用来评判那些圣贤了。巴弗尔先生可能被他对"南华"先知的敬仰引入了歧途。而且,他期望道教应优越于其他传统的学派,所以他在表达上误入歧途。我们确信,他的那些沉着的评判应受到声讨。 让我们言归正传。我们已经说过,必须将中国文学看作一个整体而加以研究。而且,我们已经指出,欧洲人习惯于仅仅从与孔子名字有联系的那些作品,来形成他们的判断。但实际上,孔子的工作仅仅意味着中国文学刚刚起步,自那以后,又历经18朝、两千多年的发展。孔子时代,对于写作的文学形式的理解还不是很完善。 在此,让我们来谈谈,在文学研究中必须注意的重要一点,这一点已被迄今为止的中国学研究者忽视了,即文学作品的形式。诗人华兹华斯说:"可以肯定,内容是很重要,但内容总要以形式表现出来。"的确如此,那些与孔子的名义相关的文学作品,就形式而言,并未伪称其已经达到完美的程度。他们被公认为经典或权威作品,在于它们所蕴涵的内容价值,而非因它们文体优美或文学形式的完美。宋朝人苏东坡的父亲曾评论道,散文体的最早形式可以追溯到孟子的对话。不过,包括散文和诗歌在内的中国文学作品,自那以后已发展出多种问题和风格。比如,西汉的文章不同于宋代的散文,这跟培根的散文与爱迪生、歌德米斯的散文之间的区别如出一辙。六朝诗歌中,那种粗野的夸张和粗糙的措辞同唐诗的纯洁、活力和出色完全不一样,这就如济慈早期诗歌的粗暴与不成熟,不同于丁尼生诗歌的刚健、清晰与色彩适当一样。 如前所述,一个研究人员只有用人民的基本原则与理念武装自己,才能将自己的研究目标设定为这个民族的社会关系。之后,再观察这些原则是如何被运用和执行的。但是,社会制度、民族的礼仪风俗并非像蘑菇一样在一夜生成,它们是经过若干世纪的发展才成今日之状。因此,研究这个民族的人民的历史是必须的。然而,现今欧洲学者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仍然一无所知。蒲尔杰博士的新著所谓《中国历史》,或许是将中国那样的文明人书写出来的最差的历史了。这样一种历史,如果是写衙门的西南非洲霍屯督人,那还或许可以容忍。这种中国历史的著作出版的事实,也只能表明欧洲人的中国知识是多么地不完善。因此,如果对中国历史都不了解,那接下来对中国社会制度的评判又如何可能正确呢?基于这种知识基础之上的作品,如卫三畏博士的《中国总论》等其他关于中国的书,它们不仅对学者毫无价值,而且还会误导大众读者。以民族的社会礼仪为例。中国无疑是一个礼仪之邦,并且将之归因于儒家的教化也无过。现在,巴尔福先生可以尽情地谈论礼仪生活中虚伪的惯例。然而,即使是翟理斯先生所称的"外在礼节中的鞠躬作揖",也是深深植根于人性之中,即我们所定义的美感的人性方面。孔子的一个弟子曾言:"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在经书别处又说:"礼者,敬也。"现在我们看到,很明显,对一个民族的礼仪与风俗的评价,应建立在对该民族的道德原则知识之上。此外,我们研究一个国家的政府与政治制度,即我们所说的研究者最后研究的工作,也应建立在对他们哲学原理和历史知识的理解基础之上。(z-68) www.xiAoshuotxT.cOM 第36节:战争的出路 *小/说\t=xt*天^堂% 最后,我们将引用《大学》,或外国人所称的"陈词滥调"中的一段文字来结束全文。书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此为本文所表达的中国学的含义。 这篇关于汉学的文章,书写并发表在1884年上海的《字林西报》上。 附录: 群氓崇拜教或战争与战争的出路 法兰西的不幸实在是太可怕了,"在上者"该好好反省一下; 但更加紧要的是,"在下者"应认真考虑它。 如果"在上者"被推翻,那谁来保护保护互相争斗 的"在下者","在下者"已成为"在下者"的暴君。--歌德(frankreichstrauriggeschick,diegrosser!mogensbedenken,aberbedenkenfiirwahrsolleneskleinenechmehr;grossengingenzugrunde;dockwerbeschittzediemengegegendiemengefda-warmengedermengetyrann.--goethe) 剑桥大学的罗斯·迪克逊在他的一篇题为《战争与战争的出路》的文章中,意味深长地说:"只有当英格兰、德国以及其他国家的普通男女、工人用他们的双手和智慧,向曾经且再三把他们带入到灾难之中的统治者呼吁:别再战了!别再战了!你们这些统治者、军人和外交官们,你们彻头彻尾地将历史带入痛苦之中,你们掌握着人类的命运,但将人类带入了地狱!我们要彻底与你们决裂。你们随意压榨我们的每一滴血汗。再也不能这样了。你们带来的不是和平,而是战争。欧洲必须从战争中走出来,这欧洲是我们的欧洲。只有这样,欧洲才有希望(他指欧洲的文明)。" 这是现代欧洲的一个社会学家的梦想。但是,这种梦想恐怕是永远无法实现。我坚信,当欧洲各国的人民把他们的统治者、军人和外交官们赶下台,正要亲手处理与其他国家的战争与和平问题之时,在这些问题处理之前,恐怕是每个国家都处于战乱纷争的处境之中了。让我们来看看大不列颠的爱尔兰事件吧。爱尔兰的平民百姓,在试图自己决定和战问题,甚至争取自决的问题上,便发生了势不两立的尖锐冲突。如果这个时候,不是由于这场更大战争的来临,他们将继续自相残杀。 现在,为了给这场战争寻找一条出路,我们必须首先找到这场战争的起源与缘由,并明确谁应该对这场战争负责任。迪克逊教授试图让我们相信,正是那些统治者、军人和外交官们把平民百姓带入了灾难之中,带入了战争的地狱。但是我认为,我能证明并不是那些统治者、军人和外交官们把平民百姓带入战争之中,而恰恰是那些平民百姓,驱使和推动那些可怜无助的统治者、军人和欧洲的外交官们走向了战争的深渊。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那些实际的统治者--现代欧洲的皇帝、国王和共和国总统们。目前不争的事实是,大概除了德皇外,其他国家的实际统治者都没有说什么挑起战争的话。事实上,现代欧洲的皇帝、国王和共和国总统们的言行受到《自由大宪章》的制约--这些实际统治者在国内,无论是政府还是公共事物都没有发表什么言论。那个可怜的大不列颠国王乔治,为了防止爱尔兰事件(73)发展为国内战争时,他试图发表一番言论,但大英帝国的全体平民百姓都叫他闭嘴。而他居然通过首相向平民百姓道歉,表明他只是尽一个国王防止战争的义务。事实上,当今欧洲的统治者只不过是一些被供奉起来的尊贵偶像,他们只不过是些掌管大印、并给政府公文签字。因此,就他们的国家政府而言,他们只不过是一些装饰性的人物,并没有他们自己的意志。我们怎么能说这些统治者应对战争负责呢?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那些被迪克逊教授以及每个人都谴责应负战争罪责的军人们。罗斯金(74)在屋尔威兹向军官预备队讲演时说:"现代制度的致命弱点在于它夺走了民族最好的血液和力量,夺走了所有的骨髓,即勇敢、不计回报、不怕艰难和******,而把民族变成了沉默和怯弱的钢铁,成了一把纯粹的刺刀。另一方面,却有保留了最糟糕的成分,如怯弱、贪婪、淫荡和背叛,将这些奉为权威并优先使用。然而,其中却无一丝思想能力。"罗斯金继续向英国士兵说道:"保卫英格兰的誓言的实现,并不意味着你一成不变地执行这一制度。如果你只是站在店门之外,而保护里面骗钱的购物小孩,那不是一个真正的士兵。"现在我想,那些谴责军国主义和普鲁士军国主义的英国人,包括那些真正的英国士兵在内,都应该好好阅读和思考一下罗斯金所说的话。但是这里我想说的是,上述罗斯金所说的话中可以明显得出:不管是在政府还是国家事物的操作上,如果欧洲的统治者都没有发言权,那么那些军人就绝对没有说话的权力了。罗斯金在巴拉科拉维的演讲中,谈及了这场战争中真正的可怜士兵:"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但只有去送命。"事实上,今天欧洲的统治者已成为被供奉起来的纯粹装饰性偶像,而欧洲的士兵则已经变成了相当危险的机器人。就他们国家的政府而言,那更是一些没有自己的意志的机器人了,那又怎么能说欧洲的士兵应该对这场战争负责呢? www.xiAoshuotxT.cOM 第37节:无畏战舰 ?小xiaoshuo说txt天堂 最后,让我们来审视一下反对欧洲外交官们的事例吧。根据政府理论,欧洲的《自由大宪章》,外交官--一个国家的掌管政府与公共事物的现任政治家和部长,他们仅仅只能去执行人民的意愿。换言之,仅仅去做国内的平民百姓告诉他们做的事情。因而,我们看到外交官、现在欧洲国家政府中的政治家和部长们,都已经变成了机器,一种说话的机器。事实上就如木偶戏演出中的木偶。那肿胀的木偶是没有自己的意志的,他们或上或下,都是由平民百姓摆布。这种没有灵魂的木偶,没有自己的声音,没有自己自主的意志。所以,我们如何又说外交官们--欧洲各国的政治家和部长们应对这场战争负责呢?(z-78) 我认为,事实上最奇怪的事情是,今日欧洲国家的政府中实际上掌管政府事务的统治者、军人和外交官或者政治家和行政部长,他们都不准有自己的意志,都不允许有任何权力做有利于民族安全与利益的事。而正是那些平民百姓--《爱国时报》的编辑约翰·史密斯,亨德史弟兹的博布斯,曾为卡莱尔时代的香肠和果酱制造商,而今则是巨大的"无畏战舰"的主人,高利贷者摩西·拉姆--他们都有足够的权力,在国家政府中有自己的意志和说话的地方。事实上,他们拥有告诉统治者、军人和外交官怎么做是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和安全的权力。因此,如果你深入了解一下这事,你就会发现正是这三种人--约翰·史密斯、亨德史弟兹的博布斯、摩西·拉姆应对这场战争负责。我在这里想指出的是,正是这三种人,制造了可怕的现代战争机器--欧洲的现代军国主义,并且正是这可怕的机器又挑起了战争。 但是,现在你会问我,为什么在任的统治者、军人和外交官,会如何怯弱退让,转而支持上述三位呢?我的回答是,因为平民百姓--甚至是那些良民,如教授迪克逊也没有忠心支持他们国家的在任统治者、军人和外交官,反而是与约翰·史密斯、博布斯和摩西·拉姆站在一起,反对政府。平民百姓支持他们,主要有两个理由。第一,因为他们告诉民众他们是属于平民党派;第二,欧洲各国民众从小就接受"人性本恶"的教育,即无论什么人,无论何时赋予他权力,他都会滥用。甚至,一旦人们能够去抢劫和谋杀他的邻居时,他肯定会去。实际上,在此我想说约翰·史密斯、博布斯和摩西·拉姆三人之所以能利用民众,迫使在位的统治者、军人和外交官制造可怕的现代机器,并挑起了这场恐怖的战争,这是因为欧洲的平民百姓作为一个群体,他们总是自私和怯弱的。 因此,如果你追根溯源,你将会发现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不是统治者、军人和外交官们,甚至也不是约翰·史密斯、博布斯和摩西·拉姆,而实际上正是如迪克逊教授自己本人等那些良民。迪克逊教授可能会对此不满,并反驳道:我们平民百姓并不希望这场战争。然而,谁希望这场战争呢?我的回答是,没有人希望这场战争。好了,是什么导致了这场战争的爆发?我的回答是,是恐惧,群氓的恐惧。去年8月,俄国那种由欧洲民众推动的可怕的现代机器开始运动之时,这种恐惧便掌控了整个欧洲的广大平民百姓。总之,我认为正是恐惧--群氓的恐惧,今天在欧洲民众之中传播的那种恐惧,控制了瘫痪了欧洲统治者、军人和外交官的大脑,使他们绝望无助地发动了这场战争。因此,我们看到,并非迪克逊教授所言,是统治者、军人和外交官把平民百姓引入了这场灾难之中,而是平民百姓自己--自私、胆怯,以及在最后关头惊慌失措,平民百姓的胆怯和恐惧把那些可怜无助的统治者、军人和欧洲外交官们推向了这种深渊,推向了战争的地狱当中。我在此确实想说的是,如今欧洲那种悲惨的毫无希望的局面,其根源在于此时正处于战争状态中的各国在位统治者、军人和外交官们的那种可怜的、令人同情的无能为力。(z-80) 我在上文所述中,显而易见的是,如果要想保持现在和未来欧洲的长久和平,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迪克逊教授说的让民众参与政治,而是把他们从政府中永远赶出去。这些平民百姓是乌合之众,他们太自私和太胆怯了。无论何时面对和平或战争,都是恐惧不已。换言之,如果要在欧洲保持和平,我认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保护统治者、军人和外交官们,不让他们受到民众的骚扰,免受群氓的困扰--那些乌合之众的恐惧,只会让他们更加感到无助。事实上,先不说将来,如果要把目前欧洲从困境中挽救出来,我认为只有一条路径可行,即首先拯救处于战争状态中的统治者、军人和外交官,把他们从目前的无能为力中拯救出来。我希望在此指出,欧洲目前的悲惨无助局面,在于每个人都希望和平的到来,但是没有人有勇气与力量去制造和平。因此我说,我们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统治者、军人和外交官们从目前的无助中拯救出来。并找出一些赋予他们权力的手段--运用这些权力去争取和平。所以,我认为只有一条路可走,即为了欧洲人民--为了欧洲人民不再开战,就必须撕毁目前的宪章,即《自由大宪章》,并制订一个全新的宪章--正如在中国,我们这里的良民宗教所赋予我们中国人的"******大宪章"。 www、xiaoshuotxt.com 第38节:******大宪章 小?说?txt?天堂 这一新的"******大宪章",要求交战国的人民必须接受如下誓言:第一,不得以任何方式讨论、参与或干预当今战争的政治;第二,无论现任统治者对他们做出何种和平条约,他们都应绝对接受、顺从和遵守。这一新的"******大宪章"即刻赋予交战国权力,拥有这种权力,就有制造和平的勇气。事实上,如果有了这种权力和勇气,和平即刻便可掌控和驾御。我充分相信,一旦这种权力赋予了交战国的现任统治者,他们就会马上会掌控和平。我之所以说我坚信,因为交战国的统治者们,除非他们都是一些无可救药的疯子或魔鬼,事实上人们也必须承认他们不是--甚至,我在此斗胆说一句,那个目前最受人诽谤的欧洲人,即德皇也不是--这些交战国的统治者必须看到,他们总共每天都要浪费九百万英镑,这是他们的人民的辛苦血汗钱,而去屠杀成千上万的无辜生命,去摧毁成千上万的妇女的家庭和幸福,这实在是地狱里的疯狂。然而,为什么交战国的统治者、军人和外交官们却看不到这一点呢?这是因为他们在群氓的恐惧面前,这种平民百姓的乌合之众的恐惧面前,感觉到自己的无助。事实上,正如我曾经说过,乌合之众的恐惧已经控制并瘫痪了他们的大脑。因此我说,如果要挽救目前欧洲的局势的话,首先要做的就是,给予交战国的统治者、军人和外交官权力,将他们从乌合之众的恐惧--平民百姓的恐惧之中拯救出来。 在此我想进一步指出,目前欧洲的悲惨无助的局面,不仅根源于统治者、军人和外交官的无能为力,而且也在于交战国中每个人的无能为力。每个人都无可奈何,并且不明白这场没人需要,并仅仅是由群氓的恐惧导致的战争,其实是一种地狱中的疯狂。就如我已说过,这是因为群氓的恐惧已经控制和瘫痪了每个人的大脑。人们甚至可以从迪克逊身上发现这一点。他著文反对战争,谴责导致战争的统治者、军人和外交官。迪克逊教授也没有意识到,群氓的恐惧已经将他的大脑控制了。他在他文章的开头说明,他的文章并不是什么"停战"书。接着他说道: "我认为,正如所有的英国人都认为,既然已经处于交战之中,那我们就应该将战争进行到底,直到我们的领土完整无和人们的安定不遭受任何损害为止,以及人类的智慧能够确保欧洲的和平之时为止。"大英帝国和统一和安定,以及欧洲的和平,只有通过每天继续没完没了的浪费九百万英镑,去屠杀成千上万无辜的生命才能获得?!我相信,如此一个天大的谬论,只有那些满脑子都是群氓的恐惧的人才能说出来。好一个欧洲和平啊!我想,如果这种耗费和滥杀无辜继以时日,肯定和平会到来,但是到时候恐怕是欧洲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的确,如果有什么可以表明平民百姓确实不适合决定战争与和平问题的话,那么迪克逊教授的心理态度无疑是最佳首选。 在此,我想坚持说明的一点是,交战各国的人民都渴望和平,但无人具备制止战争、创造和平的能力。正是无人具备制止战争、创造和平的能力的事实,使得每个人看不到和平的实现道路,都相信和平几乎是没有希望了。这种对和平可能的绝望,使交战国的人民不能明白这场无人渴求且仅仅是又群氓的恐惧导致的战争,正是一场地狱里的疯狂。因此,为了让人们看清楚这场战争仅仅是一种地狱里的狂乱,首先要做的是,让人们看到和平的可能与希望。为了让人们看到和平的可能与希望,首先要做的简单的事就是,立即停止这场战争。应授予某人足够的权力去制止战争。赋予交战国的统治者绝对的权力,制订我所的"******大宪章"--赋予立即停止这场战争的绝对权力。一旦人们看到战争能被制止,交战国的人们,除了少数不可救药的疯子之外,都能明白这场无人渴求的,又群氓的恐惧导致的战争仅仅是一种地狱间的狂乱。这场战争,如果继续下去,即使是那些即将获胜的国家,也会难逃毁灭的命运。一旦交战国的统治者拥有停止战争的权力,一旦交战国的人民明白了这场战争其实是一种地狱间的狂乱,只有到那时,人们才可能且容易具有像美国威尔逊(75)总统那样做出成功的和平号召,才能像日俄战争期间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76)那样,立即制止战争,从而找到一条同向永久和平的道理。我之所以这样说,因为我相信,为了实现和平,交战国的统治者所必须做的唯一重要之事,就是建造一座精神病医院,并且把少数不可救药的疯子置于其中--诸如迪克逊教授那种满脑子是群氓的恐惧之流--这种恐惧是对大英帝国的完整和安全和欧洲和平前景的恐惧! wWw.xiAoshUotxt.cOm 第39节:恐怖现代机器 小-说-t-xt-天.堂 因此,我说,对于交战国的人民而言,这场战争的唯一出路,就是撕毁目前的《自由大宪章》,制订一种新的大宪章,不是什么自由大宪章,而是在我们中国这里的良民宗教所具有的"******大宪章"。 为了证明我所建议的有效性,让我在此提醒一下欧美人民注意一下一个事实:正是日本和俄国人民对他们统治者的绝对******,才使得前总统罗斯福能够对已故的日本天皇和俄国现任沙皇形成一种成功的呼吁,并结束了日俄战争,并最后在朴次茅斯达成了和平协议(77)。在日本,这种人民的绝对******,受到了从中国学来的良民宗教的"******大宪章"的保护。但在俄国,俄国人民的绝对******是靠鞭子的力量而获得的,因为俄国并不存在具有"******大宪章"的良民宗教。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在朴次茅斯条约签订之后,在像日本等拥有良民宗教及其"******大宪章"的国家,以及像俄国等没有这种宗教和宪章的国家,他们都发生了什么。在日本,朴次茅斯条约签订后,东京民众的良民宗教由于受欧洲新学的破坏,他们吵闹着并试图制造恐怖--但是,那些内心真正不朽的日本人民的"******大宪章",在一些警察的协助下,仅用了一天就将游行和民众的恐惧镇压下去。并且,此后日本不仅实现了永久和平,而且远东也安定多了。但在俄国,自朴次茅斯条约签订后,国内各地的民众也举行游行并试图制造恐惧。但由于俄国并没有良民宗教,并且维系俄国人民绝对******的皮鞭也断裂了。自那以后,俄国的平民百姓就有充分的权利去制造骚乱和立宪,去游行和制造恐惧--那种对俄罗斯帝国和斯拉夫种族的完整和安全、欧洲的和平前景的恐惧。结果是,当奥匈帝国和俄国之间关于如何处置杀害奥地利大公(78)的凶手这一问题产生很小的分歧时,俄国的平民百姓、群氓就能吵闹起来,并且制造了危害俄罗斯帝国的完整和安全的恐惧,所以俄罗斯帝国及其谋臣就动员了全部俄国军队。换言之,动员了约翰·史密斯、博布斯和摩西·拉姆所创造的恐怖现代机器。当那种恐怖现代机器--俄国的现代军国主义发动的时候,在全欧洲人民之中立刻导致了一种普遍的恐惧,正是这种遍布欧洲的恐惧控制和摧毁了交战国的统治者、军人和外交官的大脑,并使他们感到无可奈何,这种无可奈何,我在前面说过,导致了这场恐怖的战争。 因此,如果你深入地考察这事,你就会发现这场战争的真正根源在于《朴次茅斯和约》。我之所以说战争的根源在于《朴次茅斯和约》,那是因为在条约签订之后,那皮鞭,那皮鞭的力量在俄国完全破裂了,所以,再也没有什么力量能使俄罗斯帝国免受平民百姓,民众的恐惧的侵扰,实际上,是俄罗斯的乌合之众的恐惧的侵扰,是免受那种对沙俄帝国以及斯拉夫种族统一和安全的恐惧的侵扰。德国诗人海涅--最杰出的自由主义者,事实上是他那个时代最优秀的自由主义者,以不同寻常的观察力指出:"俄国的专制是一种真正的独裁,它绝对不容许其他可能传播我们现代自由观念的东西存在。"事实上,我重申《朴次茅斯和约》之后,俄国的专政--皮鞭,皮鞭的力量已经完蛋了。因此,就再也没有什么力量能保护俄国统治者、军人和外交官免于群氓的侵扰。这些群氓就是我说过的战争的根源。换言之,这场战争的真正根源和原因,就是恶果群氓的恐惧。(z-79) 过去,欧洲各国负责任的统治者能够维持国内秩序,并且保持欧洲的国际和平,那是因为他们敬畏和崇拜上帝。而如今,我想说的是,今日欧洲国家的统治者、军人和外交官敬畏和崇拜的不是上帝,而是群氓--他们国内的民众组成的乌合之众。拿破仑战争后,建立神圣同盟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不仅能够保持俄国国内秩序,而且还能够保持欧洲的国际和平,这是因为他敬畏上帝。而如今的俄国沙皇既不能保持国内秩序,也不能维护欧洲的国际和平,那是因为他敬畏的不是上帝,而是群氓。在大不列颠,像克伦威尔这样的统治者,既能保持自己国内秩序,也能维护欧洲国际和平,正是因为他们崇拜上帝。但是如今的大不列颠现任统治者,如格雷勋爵、艾思奎斯、丘吉尔和劳合·乔治等负责任的政治家,既不能维持国内秩序,也不能维护欧洲国际和平,那是因为他们不是崇拜上帝,而是崇拜群氓--不仅是英国国内的群氓,还包括其他国家的群氓。大不列颠已故的首相坎贝尔·班勒门先生,在俄罗斯杜马被解散时,高呼:"杜马(79)完蛋了,那可恶的杜马!" www.xiaOShuOtxT.Com 第40节:世界新秩序 小<说<t<xt>天?堂 前文我已说过,这场战争的真正根源和原因是俄国的群氓恐惧。现在,在此我想说的是,这场战争真正的第一个根源并不是俄国的群氓恐惧。第一个根源--不仅是这场战争的根源,同时也是当今世界所有的无政府状态、恐惧与痛苦的根源--是对群氓的崇拜,当今欧美国家对群氓的崇拜,尤其在大不列颠。正是大不列颠的群氓崇拜,导致和促成了日俄战争的爆发。日俄战争后,签订了《朴次茅斯和约》,《朴次茅斯和约》加上英国首相的高呼,把俄国皮鞭及其力量完全毁坏了,将海涅所说的"专政"击跨了,并且激发了俄国的群氓恐惧。正如前文所述,这种群氓恐惧导致了这场可怕的战争。在此,我顺便说一下,正是大不列颠的群氓崇拜,在华英国人和其他外国人中的群氓崇拜,事实上这是从英美舶来的群氓崇拜--它们导致了中国目前的共和梦魇,并给中国带来了革命。从而给当今世界最宝贵的文明财富--真正的中国人带来了毁灭的威胁。因此,我认为除非将大不列颠的群氓崇拜,以及今日欧美群氓崇拜立即消灭掉,否则它不仅将毁灭欧洲文明,而且还将毁灭全人类的文明。 现在,我认为对于我而言,唯一能将这种群氓崇拜,这种威胁毁灭今日世界文明的群氓崇拜消灭的东西,就是"******之教",这就是我们中国人中良民宗教所拥有的"******大宪章"之类的东西。这种"******大宪章"将会保护所有国家的尽职的统治者、军人和外交官免受群氓的侵扰,并且使他们有能力保持国内秩序,并且维护国际和平。此外,这种"******大宪章"--这种具有"******大宪章"的良民宗教,使所有良民都有能力去帮助他们的合法统治者,将群氓打倒--将使所有国家的统治者都有能力保持国内和国际的和平与秩序,并且这是不需要皮鞭、警察与士兵,一言蔽之,即不需要军国主义。 接下来,在我定论之前,我想再谈论一下没有军国主义、德国军国主义的世界。我已说过,这场战争的首要根源是大不列颠的群氓崇拜。在此我想说的是,如果这场战争的首要根源是大不列颠的群氓崇拜,那么战争的直接原因则是德国的强权崇拜。据报道,俄国沙皇在签署俄罗斯军队动员令之前,曾言:"我们已经忍耐了七年了,现在该是结束的时候了。"(z-77) 沙皇的这些激情高昂的话语,表明他以及俄罗斯民族一定遭受过德国民族强权崇拜的所带来的痛苦。事实上,正如我已经说过,大不列颠的群氓崇拜将俄国沙皇手中的皮鞭击碎了,这使他反对那些崇拜战争的群氓时是多么的无能为力。并且,德国的强权崇拜又使他丧失了本性,与群氓一起加入了这场战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场战争的真正原因在于大不列颠的群氓崇拜和德国的强权崇拜。我们中国的良民宗教圣经曾说过:"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罔拂百姓以从己之欲。"(80)"违道以干百姓之誉",在这里就是我所说的群氓崇拜;"拂百姓以从己之欲",在这里就是我所说的强权崇拜。因而,具备了这种"******大宪章",一个国家的尽职的大臣和政治家就会认为他们不应该对群氓负责,不应该对那些平民百姓组成的乌合之众负责,而是对他们的国王和自己的良心负责。并且,这样就会防止他们"违道以干百姓之誉",实际上就是防止他们陷入群氓崇拜之境地。此外,"******大宪章"也会让一国的统治者感到身上肩负的重任,这是"******大宪章"赋予了他们的权力,这样就能防止他们陷入"拂百姓以从己之欲"的境地。事实上,这就是防止他们强权崇拜。如此,我们就能看到,这种"******大宪章"--这种具有"******大宪章"的良民宗教,将有助于消灭群氓崇拜和强权崇拜,而这两者,正是我前文所述的战争的原因。 经历法国大革命的法国人朱伯特,在回答现代自由呼声时说:"你应为自由的灵魂而呼唤,而不是为自由的人而呼唤。道德自由是一种最为重要的自由,这种自由是必不可少的。其他的自由,只有当它们符合道德自由时,才是好的和有益的。就其本身而言,服从要优于自主。因为一个意味着次序与安排,另一个则意味着自给自足。一个意味着和谐,另一个意味着单调。一个意味着整体,而另一个则仅仅是部分。" 那么,这就是我所要说的,这是欧洲人民,目前正处于战争之中的欧洲人民不仅要摆脱战争,而且还要拯救欧洲文明乃至世界文明是唯一的一条道路。也就是说,他们现在应撕毁《自由大宪章》,而制订一种新的"******大宪章"。事实上,就是采用在中国这里中国人所拥有的"******大宪章"的良民宗教。 世界的新秩序正在重新奠定! wWw。xiaoshuo txt.coM TXT小说天堂 http://www.xiaoshuotxt.com,最有文艺气息的文学网站,手机直接阅读下载请登陆http://m.xiaoshuotxt.com,所有TXT电子书手机免费下载阅读,我们提供给您的小说不求最多,但求最经典最完整